从去年开始之前一直踩在“风口”上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似乎开始降温,互联网手机巨头小米增长放缓,大神被360收购,ZUK回归联想,天语Nibru、TCL么么早已销声匿迹,大可乐、IUNI倒闭。相反以传统社会渠道为主要销售渠道的OPPO、vivo发展迅速,IDC数据显示,一季度两者的出货量都已经进入全球前五。那么为什么之前风光无限的互联网手机“牌”不灵了?
智能机普及“风口”已过
美国科技媒体Mashable的最新国际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达到了58%。这表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经从增量阶段步入存量阶段,互联网手机用“高性价比”走量换取市场份额的机会不再。同时,用户需求升级,已从之前的买得起能用到追求手机功能、设计风格、品牌等高阶需求,没有产品差异化的低价互联网手机在没有质变的情况下已很难适应市场。
过度依赖线上渠道
国内一二线城市手机市场饱和,互联网手机依赖的线上渠道市场发展减缓,需求增长大头转向线下渠道主宰的三线以下城市,而在构建融合式渠道的过程中,线下渠道成了很多互联网手机的短板。
产品服务不过关
互联网手机高举“高性价比”大旗,以低利润甚至亏损换取市场份额。这导致手机厂商不断向上游供应商压价,以维持自身性价比优势,使整个手机产业链无法健康运转。同时,在价格战的驱使下,成本成为手机厂商的优先考虑因素,导致互联网手机品质参差不齐,用户成为最大受害者,而维修、服务是互联网手机厂商的薄弱环节,加剧了用户的反感。
总结:
未来,对于这些贴着互联网标签的手机品牌,随着市场外部竞争的加剧,多数品牌命运前途未卜,最终只有少数品牌可能会存活下去。最终存活的大品牌互联网手机将会与传统手机互相学习与渗透,整合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最终“互联网手机品牌”的概念或许也将消失。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