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某私营企业从事多年会计工作的小琳(化名),在一个骗子特意建起的“公司高管”微信群里栽了跟头,公司资金被骗近60万元。
骗子在3个月前就开始布局。4月,小琳收到自称是该公司“董事长”的添加微信好友的请求,她见对方的头像、名字都与公司工作群里董事长的一致,就通过了。
3个月里,双方没有聊天。7月5日,“董事长”突然把小琳拉进“公司高管群”,除了“董事长”,还有多名与公司工作群里头像、名字一样的“高管”。进入“大佬”的微信群,小琳开始还有些“受宠若惊”。
几分钟后,“董事长”就@小琳,要她“查一下公司账户的资金还有多少”。小琳赶紧汇报:公、私账户上分别还有190多万元、6万多元。
“董事长”要她把6万元汇到一个指定账户,“把回单发给我”,小琳照做。
五六分钟后,“董事长”又让小琳往那个账户汇70万,小琳有些疑惑,但想到这么多“高管”都在群里,应该没问题,就汇了款。
一小时后,“董事长”第三次要求汇款,金额是69万。小琳意识到有点不对劲——群里只有“董事长”和她两个人对话,别的“高管”都没发过言。
她给真的董事长打电话求证,被告知没有要她汇过款。
小琳报警后,民警迅速冻结收款账户,但只追回16.9万元,其余资金已被在境外取走。
“群里的‘董事长’、‘高管’都是假的,可能是骗子拿到了公司内部通讯录,用手机号在微信上搜索,获得了包括董事长在内的高管的微信头像和名字,并把诈骗目标锁定在可以汇款的会计身上——‘董事长’加小琳微信后3个月没有聊天,但能通过小琳的朋友圈了解她的生活、工作情况,应该是在为诈骗做准备。”温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11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澎湃新闻从该中心了解到,6月下旬,当地另一名女会计也因类似手法被骗,把公司资金20.9万元转给了骗子,所幸被警方及时拦截——不同之处在于,那次骗子是在QQ上建群。
“这类骗局中的被骗者往往是私企财务人员,因为私企的资金流转往往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财务人员只管照做。”上述民警表示,上半年温州有141家企业财务人员遭通讯诈骗,共被骗610多万,最多的一家被骗122万。
警方提醒,骗子“克隆”微信、QQ名字和头像,但朋友圈、QQ空间等内容很难完全复制,仔细辨认是可以看出真伪的,“最重要的是,遇到汇款要求时,必须通过见面或电话与当事人确认后再操作。”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