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不管是什么“神器”,都要因地施用
长江能用“抗洪神器”么?
网友@-长城砖-:历史上多瑙河最大洪水洪峰流量不过1.4万立方每秒,而长江洪峰经常超过5万。另外,多瑙河多长,长江多长?
小编:按网上资料,所谓神器11公里要耗资1100万欧元,平均一公里就是100万欧元,长江总长度是6397公里。我去找计算器了。
网友@Sir峰无峦:第一,这玩意只能用于水量小,流速低的河道,我国北方某些地方已经有类似的东西投入使用。第二,这玩意是无堤防地区临时加固用的,跟钢筋混凝土大堤的坚固比起来,如同玩具一般,要是拿这个替代武汉沿线堤防,或是直接在堤防上装这个,那才是真是叫做不负责任……
小编:不管是什么神器,还是黑科技,都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地施用。
热炒“抗洪神器”,沙袋为啥不满意?
对于沙袋来说,它的优势是什么呢?沙袋既便宜又便于使用,而且非常高效。现在,人们所使用的沙袋是由聚丙烯塑料制成,这些材料一般可以从纺织品生产商废弃的物料中获得。这些用料价格低廉,制成的袋子通常用于防汛抗洪。
沙袋仍然被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其“科技含量”低——使用沙袋所需要的只有袋子、铲子、人力和沙子。在实际运用中,沙袋也被证实是可靠而有效的防洪工具。最稳固的堆叠方式是将沙袋堆成金字塔形。
“国产神器”为啥没有火?
我们承认科技和创新在防灾减灾的作用,但面对天灾,神器并不能包治百病。
网友@桔子树小窝表示,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奥地利那种金属板材的防洪墙都只有暂时抵挡滞水的能力,用在那个小镇上很适合,但它不可能代替堤坝,也挡不住长江的洪峰和山区的暴发性洪水泥石流。搞这玩意,第一你得有钱,第二环境适合。
曾在柏林分社派驻九年的新华社参编部副主任班玮介绍,德国汛情不像中国频繁,当暴雨频降的时候,易北河、莱茵河漫灌,城市离河流很近,德国人也经常为防汛而头疼。与中国的强大的动员和投入军队不同,德国只是依靠当地救灾应急的部门进行抗洪工作,而健全的下水道排水能力为暴雨提供了出口。
德国“抗洪神器”之所以能热传,原因在于抗洪官兵在一线奋战多日,在泥水中啃馒头等照片与“抗洪神器”举重若轻的感觉反差太大,对比强烈,难免让网友向往之。
需要思考的是,上海的玻璃抗洪墙和哈尔滨的钢板抗洪墙虽然都已投入使用,但并不为人所知,也没有被封“神器”。这些技术是否过关?实用价值如何?为何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是骡子是马,还要拉出来遛遛,抗洪效果还是要看实战。中国沙袋估计也有期待,埋头苦干了几千年,“国产神器”何时助我一臂之力?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