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7月3日消息,当天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这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这只“观天巨眼”预计于今年9月全部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7月3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 meter Aperture SphericalTelescope,简称FAST)完成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的吊装。
中国“天眼”FAST顺利完工,举世瞩目!近些年,从世界上最大望远镜到最深实验室……一项项大科学工程不断拓宽了中国科研的维度,被BBC称为“中国的科学革命”。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研投入比例增加,中国的科研支出增长迅速。中国现在在研发上的投入已经超过GDP的2%,这个比例比欧盟高,并且有望在2020年前达到2.5%,超越美国。
中国发表的研究论文的数量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每5篇全世界范围内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中,大约有1篇会有中国研究者的名字出现。
没有经济回报的科研不做也罢?
在全国为中国“天眼”顺利完工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有一些“刺耳”的声音出现——“不过是‘放烟花’,与民生无益”、“花了那么多钱去探测看不见的东西,还不如省钱给贫困学生买午饭”.......
确实,自2006年起,中国政府在科研创新上的投入绝对值就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平,仅次于美国,但产出比却依然低于发达国家,而重金砸下的科技成果转化也存在障碍。
那么,真的如网友所说,没有经济回报的科研不做也罢吗?听听央视评论员怎么说!
大科学项目,关乎国家科技发展布局和政治决策
我们为什么要崇尚科学?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人类在科学的阶梯上不断迈进的历史。无论是早期的蒸汽机开启工业化时代,还是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科技都是打开新时代大门的一把钥匙。
大科学工程,或者说重大科技工程,其本身既是许多学科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和手段支撑,也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综合体现和彰显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它立足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层次且需要大量科技资源集成和多单位协作的复杂巨系统。
大科学工程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国防等有着巨大的战略作用,也真切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正因如此,它的规划和立项决策往往涉及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和优势来实施和推动。可以说,大科学工程的提出和实施,本身不但反映了科学家对科学发展趋势和问题的科学判断,而且体现了一个国家对自身科技发展布局的战略选择和政治决策。
科技与民生,从来就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
事实上,大科学工程往往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对国民经济部门的“溢出效应”非常高。例如,我国的大飞机制造工程近年来投入巨大,C919等大飞机制造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研制大飞机的过程中,需要跨学科、全方位的努力。一旦取得突破,将为我国的材料科学、电子技术、航空航天、精密工业、仪器仪表等诸多产业带来成果和效益,这将极大地反哺工业、制造业和民生领域。
又如,针对疟疾的那场战役,在投入之初谁都看不清前路,更多是政治层面对于抗美援越的考量。然而,许多年后,当屠呦呦站在诺贝尔医学奖的领奖台上时,我们才能看清,这项大科学工程对于人类究竟意义有多深远。
大科学时代背景下,科技与经济、社会、自然以及人类的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强,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并日益走向一体化。而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越来越取决于组织大科学工程、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掌握关键技术的能力。
坚定信心,鼓励探索,包容失败
“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是新时代的主题,与我们每个人有关。应该热切期盼能有更多的大科学工程问世并取得突破,为塑造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积蓄未来发展的潜能助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贡献。
当然,有质疑声也有好的一面,质疑声越大,代表监督的力量越大。随着国家投入增加,数量庞大的科研基金决不能大水漫灌,一定要严格落实,在支持重要项目、培育优秀人才上发挥更大作用。如果每一家科研机构,都能科学有效地管理基金,避免寻租腐败、挥霍浪费,那么公众一定会更加坚定对中国科研的信心,鼓励探索、包容失败。
相关阅读:
地球上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探索宇宙
面对耗资巨大的航天项目,许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1970年,一名赞比亚修女Mary Jucunda致信NASA航行中心科学副总监史都林格博士,问了同样问题。史都林格很快回信。NASA随后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将这封真挚的回信发表—亲爱的Mary Jucunda修女:
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以及你勇敢的姐妹们表达深深的敬意,你们献身于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帮助身处困境的同胞。
在详细说明我们的太空项目如何帮助解决地面上的危机之前,我想先简短讲一个真实的故事。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将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给了镇子上的穷人,这十分令人钦佩。一天,伯爵碰到了一个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卖力工作,晚上的几小时的时间专心进行研究。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镜片,然后把研磨好的镜片装到镜筒里,用此来观察细小的物件。伯爵被这个前所未见的可以把东西放大观察的小发明迷住了。他邀请这个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为伯爵的门客,此后他可以专心投入所有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光学器件。
然而,镇子上的人得知后,都很生气。“我们还在受瘟疫的苦,”他们抱怨道,“而他却为那个闲人和他没用的爱好乱花钱!”伯爵听到后不为所动。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给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此展开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传染性疾病。
伯爵为支持这项研究发明所花费的金钱,其最终结果大大减轻了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这回报远远超过单纯将这些钱用来救济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解决饥饿问题的关键有两部分:食物的生产和食物的发放。食物的生产所涉及的农业、畜牧业、渔业及其他大规模生产活动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高效高产,而在有的地区则产量严重不足。通过高科技手段,如灌溉管理,肥料的使用,天气预报,产量评估,程序化种植,农田优选,作物的习性与耕作时间选择和农作物调查及收割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
人造地球卫星无疑是改进这两个关键问题最有力的工具。在远离地面的运行轨道上,卫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扫描大片的陆地。可以同时观察计算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多项指标,土壤、旱情、雨雪天气等等,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广播至地面接收站以便做进一步处理。事实证明,配备有土地资源传感器及相应的农业程序的人造卫星系统,即便是最简单的型号,也能给农作物的年产量带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提升。
登月工程需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我们要寻找新材料,新方法;开发出更好的工程系统,用更可靠的制作流程;让仪器的工作寿命更长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规律。
这些为登月发明的新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地面上的工程项目。每年,都有大概1000项从太空项目中发展出来的新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技术打造出更好的厨房用具和农场设备,更好的缝纫机和收音机,更好的轮船和飞机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