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宣布了新的人事变动: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贺乐赋(Ralph Haupter)将担任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及微软亚太区总裁,而原微软法国总裁柯睿杰(Alain Crozier)将接替贺乐赋,担任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
值此人事变动之际,我们将带你一起回顾下历任微软大中华区CEO,看看他们的业绩和表现如何。
杜家滨(1995~1998年)
1994年,杜家滨出任美国微软公司北京代表处总经理,当时他主要面临同中国政府进一步增进彼此了解的问题。1995年11月,微软北京办事处转变为独资公司,充分展示了杜家滨“大使级的外交公关能力”。
在杜家滨任职期间,微软先后在中国成立了研究院,技术支持中心,为微软中国的技术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研究院已经晋升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中心也晋升为微软全球技术中心。
虽然微软在中国成功落地生根,但杜家滨在任期间的销售业绩一直惨不忍睹。因反盗版不受欢迎,导致了微软与政府、民间、业界开始关系僵化。1998年,杜家滨选择了悄悄离开微软中国。
吴士宏(1998年~1999年)
1998年,曾在IBM风光一时的打工女皇吴士宏被任命为微软总经理。在她执掌微软中国期间,仅用7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年销售额的130%,实现了业务销售方面的提升。
不过在吴士宏任期内,发生了两件著名的反盗版事件:1998年起诉北京民安和海四达,以及1999年起诉亚都。不过这种反盗版策略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反而激起了众怒,几乎将微软在中国的努力送入地狱。
1998年8月,在微软仅待了15个月的吴士宏选择了离开微软。
高群耀(1999年~2002年)
1999年底,高群耀从Autodesk空降微软中国。当时,微软在中国的公众形象跌至低点,高群耀成功解决了亚都案等带来的一系列指责,并改善了微软中国在公众中的形象。此外,他还主导微软与中关村科技、四通科技联合成立“中关村软件”,并将微软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升格为“全球研发中心”。
在高群耀时期,微软中国的业绩也出现了不错的增长。2001年上半年,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销售额增长了117%,微软中国大企业客户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2%,政府业务增长了81%。
不过在2002年,微软在北京市政府的一次大规模政府采购中出局,最终导致了高群耀辞职。
唐骏(2002年~2004年)
或许唐骏是这些CEO之中最为知名的一位。无论是执掌微软中国后的高调宣传,还是后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学历门”,都让更多普通用户认识了唐骏。
在任期内,唐骏一直在试图改善微软在中国的形象,并采取了“军乐团计划”、“春耕计划”、“护航计划”等一系列措施。此外,由于高群耀反盗版留下的宝贵经验和“遗产”,唐骏在位期间,微软反盗版开始以政府的面目出现,包括了公安机关对非法零售OEM产品的打击行动等。
2004年,唐骏以微软中国荣誉总裁身份从微软退休,并出任盛大网络公司总裁。
陈永正(2004年~2007年)
陈永正于2003年8月正式加盟微软,出任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在陈永正在位期间,微软中国完成了管理架构调整,微软大中华区跳出了亚太区的控制,可直接与美国总部进行沟通。
在陈永正的带领下,微软在中国霸权形象被逐渐弱化,并将过去的单纯销售和政府公关模式转向了融入本土软件经济,形成与中国软件产业共同成长的模式。在业务方面,微软在大中华区的销售收入增长快于其他任何一个市场,并连续两年得到联想超过10亿美元的软件采购大单。
2007年,陈永正宣布从微软中国离职,出任NBA大中华区CEO。
梁念坚(2008年~2012年)
2008年11月,梁念坚出任了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在他的治理下,微软再次采取了强硬的反盗版策略,其中比较出名的包括“番茄花园”盗版案、大众保险公司侵权案以及微软状告东莞动感网络侵权。
在管理上,梁念坚缺乏对微软业务体系乃至企业文化的了解,他信奉等级管理制度,并造成了多位高管的离职。另一方面,梁念坚并没有让总部看到中国市场环境出现有利于微软的重要变化,来自荷兰的COO范明轩现又证明一名外籍高管依靠微软的流程和体系,也能让微软在华业务稳定运转。
最终,微软于2012年宣布大中华区CEO梁念坚因个人与家庭原因离职,并由微软德国副总裁贺乐赋出任微软大中华区CEO。
贺乐赋(2012年~2016年)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