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家不愿意换新电脑,一方面是觉得电脑更新速度太快,我花大几千买个新电脑用一年,你就又换新平台了,这钱花的好冤枉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老电脑很多情况下还能凑合,升级一根内存、加块固态硬盘又能再用一段时间。正是这种“不值”与“凑合”的心理,让不少人觉得换新理由并没有那么强的说服力。
然而事实怎样呢?
产品多样化给换新带来更多可能
其实如果仔细看看现在的PC产品的话,你会发现相比三、五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产品多样化上的突破,给用户带来了很多的可选择空间。
三五年前我们在选择笔记本的时候,大多只能选择传统开盖式的产品,而如今则有翻转屏、可插拔、外接显卡、微边框等等众多不同样式的产品可供选择。比如注重产品美观度的朋友,可以选择微边框笔记本;注重便携性的可以选择可插拔型的2合1电脑;注重多重使用体验的可以选择翻转屏电脑;而注重高性能的则可以选择外接显卡笔记本,这些多样化的产品在以往是体验不到的,也是依然在使用老电脑的用户直到现在都没有体验到的。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并不在乎什么可插拔、翻转屏之类的产品,老电脑用着也挺好”,但就我所知,我身边不少抛弃了老电脑选择新电脑的朋友在体验过新电脑带来的便利性之后,都转变了这种看法,因此很多时候只有我们自己体验过了,才可以对某些事物下定论,否则就会陷入人云亦云的怪圈当中,而无法亲身感知事物的真相。
▲多样化的产品可供用户选择
硬件性能提升让体验更流畅
有很多人觉得英特尔在奠定PC硬件平台王者地位之后,这些年开始慢慢走上了挤牙膏的不归路。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其实随着硬件制程工艺不断接近1nm临界点,功耗不断接近1W临界点,超频4.5GHz很难再实现突破等等现实问题的出现,新硬件平台性能每有10%- 20%的提升,背后所面临的困难就呈几何倍数增长。而之所以英特尔这些年来似乎给人一种挤牙膏的感觉,多半是大家把硬件的提升仅仅放在两代产品之间做对比,而忽略了硬件性能提升的持续性。
如果你把三五年前的老平台拿来与最新的平台做对比的话就会发现,在之前提到的这些硬件规格提升越来越难的情况下,能有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性能提升,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此外,我们看硬件的提升也不应该仅仅着眼于跑分,还要看到硬件功能方面的提升。比如全新的指令集、更高效的睿频3.0技术、更强的硬件解码能力等等,也都是新平台性能提升的表现,只不过这些提升很多时候是隐性的,很难被用户所感知到。
举个例子,如果现在大家手上有第三代或者更老一些的酷睿平台电脑,你可以试试打开一些高清网络流媒体视频,并且连续看上20分钟左右的时间,我相信你会逐渐感觉到机器变得卡顿起来,再看更长时间的话浏览器也可能卡死。其实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并不是视频网站有问题、或者你的浏览器有问题,而是因为老电脑硬件解码能力不足、以及缓存空间不足等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新平台则没有这种问题,但这些往往是大家会遇到,但并不像性能不足这种问题那样能够更频繁、更直观的感受得到的问题。
因此,新电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整体性能体验更好,还在于对很多你平时难以直观感受到的功能方面的支持,这才是新电脑最大的换新理由所在。
硬件升级周期延长让新电脑更“值”
在过去的大概8到10年当中,电脑行业以超速发展的姿态迅速走向巅峰,然而硬件频繁更新则让用户感到莫大的压力。老平台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新平台更新,这对于用户而言是很难抉择的事情,到底是继续用老电脑呢?还是换新电脑?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疑问,很多用户开始觉得电脑换新变得越来越不值得,因为新电脑的保值期实在是太短了。
然而就像我们先前所说的那样,当硬件平台逐渐向临界点靠拢时,这种换新速度开始放缓,以前一年一更新的节奏在近两年已经逐渐被打破,比如第六代酷睿平台发布于2015年,而下一代则至少要到2017年才会上市,实际产品价格稳定下来或许都会到2018年了,可见这种高速度的换新节奏开始放缓,用户手中电脑硬件的保值期开始变长,因此换新就逐渐成为一件比较“值得”的事情。
结语
其实我们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从而对某件事情的判断陷入人云亦云的状态。就拿电脑换新这件事情来说,当一些声音认为“电脑硬件性能过剩”,或是认为“老电脑还能凑合用”的时候,如果你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是根据这些所谓的观点做出“不换新电脑”的判断的话,那么你可能就错过了换新的最好时机,同时也无法体验新电脑带来的流畅感、便携性以及易用性,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