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第三届“4.29首都网络安全日”系列活动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国内众多从事网络安全的企业纷纷亮相。在29日的“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体验展”上,中新网记者注意到,目前最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大致有七种,包括诈骗WIFI、银行卡盗刷器、钓鱼网站、改号软件、木马病毒、伪基站和“猫池”。
▲IT之家配图
然而,电信网络的不安全因素绝不只已知的几种,其层出不穷的“招数”让网络用户防不胜防。
此前就有媒体曝光了一种新型电信诈骗手段,诈骗团伙利用手机业务定制和退订的功能骗取受害人的短信验证码,同时通过电信运营商自助换卡业务复制SIM卡,从而进入用户支付宝、百度钱包和与手机相关的银行账户,转移盗窃资金。
调查发现,为窃取个人手机号等信息,网络黑客一种普遍的入侵途径就是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网络,随后将窃取到的个人信息进行流转利用,就变成了用户们深恶痛绝的“骚扰电话”甚至诈骗。
中新网记者亲身体验发现,通过手机端软件搜索”湿疹”、“腰痛”等关键词时,进入相关医疗网站浏览后,时常会接到陌生人打来的骚扰电话,对方甚至能准确得知记者浏览的内容,并询问是否需要医疗方面的帮助。
“你从哪里知道的手机号码?”当记者反问过去时,对方总会给出这样的答案:“是从搜索引擎得到的”。
安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个产业链上,有专门写恶意程序的;有负责把程序卖给某些网站的;一些网站为了获得用户信息和搜索目标,就会购买这些程序种在自己的网站上。”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恶意的信息盗取不算诈骗,但通过对用户手机号码和诉求的取得,也极有可能酿成诈骗的后果。
除了致力于网络安全的企业之外,公安部门方面同样在竭尽所能打击网络犯罪。来自北京市公安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公安局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99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6名,打掉犯罪团伙73个,较往年大幅上升。特别是通过技术拦截、布控止付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止损了6.208亿元人民币。
作为打击电信诈骗的力量,公安部门、工信部门和企业如何合作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中新网记者在展会上采访到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一位工作人员,她表示,目前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成立了一个举报平台,用户一旦遭到诈骗,就可以通过相关平台举报,相关数据将同步传输到网安总队的数据库里。
“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安部门,通过拦截阻止电信诈骗的难度很大,还是希望用户多多提高警惕,增强保护意识,防范个人隐私的泄露。”上述工作人员坦言。
“对于利用电信手段诈骗的事情工信部高度重视”,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2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回应相关热点问题时表示,截至目前,各个基础电信企业关闭和停止“400”、“一号通”、商务总机业务号码3.7万个,关闭语音专线1万多条;月均拦截各类的虚假改号呼叫1.3亿次;累计配合关停涉嫌通信信息诈骗电话号码7万多个,涉案的“黑卡”10万多张。
而关于“近期有些不法分子通过欺骗手段更换北京移动用户SIM卡实施诈骗”一事,闻库表示,工信部已经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联系北京市公安局予以立案查处。二是北京移动公司已暂停网站自助换卡业务,同时进一步完善验证码下发以及门户网站登录等环节的用户提醒。三是向北京移动全网用户普发提示短信,提高用户防范意识。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