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岛熊本县14日发生6.5级地震后,大规模余震不断,16日凌晨再次发生7.3级地震。日本气象厅改称16日的地震才是主震,14日起的连续地震只是前震。本次地震是横向错动断层型浅源地震。日本气象厅解释称,14日以来的地震源于内陆正下方的活断层的横向错位移动,由于震源深度只有约10公里,因此地表晃动特别强烈。
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被分为三种类型。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发生频率最高,占地震总数70%以上,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震源深度在70公里至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同样震级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同,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震源越浅,破坏性越大。
和2011年日本大地震那样的板块间地震不同,此次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一样都属于直下型地震。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分析发现,本次7.3级地震晃动的加速度是阪神大地震的约2倍,显示出此次地震对地表造成了巨大破坏。
根据地震晃动的加速度,日本将地震分为0至7共10级,名为震度,最高震度为7。截至16日凌晨,震度1以上的余震共有213次,其中震度7的有1次,震度6强有3次,震度6弱有2次,震度5强和震度5弱各有一次。日本气象厅认为,今后一周内还有发生震度6弱余震的可能性。
目前震源附近的阿苏火山发生了小规模的喷发。日本气象厅正密切监视火山活动,但还不清楚火山喷发和此次地震的关系。
日本地处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