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新的电视,我们当然想要让它将自己的性能发挥到极致,让人能够尽情享受。或是出于不了解,或者单纯因为懒,不少人最后还是维持默认设置不变。调节电视画面是有必要的,因为不少产品的默认出厂设置只是为了在卖场上能给人最好的第一印象而已,实际表现可能会过亮、过艳。要让它变得适合在家中观看,那就得自己动手了。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以前有没有自己调节过,记得在开始前设为“恢复出厂设置”。
许多电视都提供了不少情景模式,你可以从这里开始。模式选项各个产品都不一样,不过大概可以分为“冷”、“暖”、“标准”、“动态”这四种。
首先要记住的是不要碰“动态(或生动)”,这个模式一开始可能会让你觉得很赞,但实际上这会造成色彩过度饱和和白色过亮,致使细节损失。这里推荐“标准”或“暖”,后者一般来说色彩更准确,虽然看上去是偏暖的。在一些产品中,“暖”可能被换上“影院”、“专业”这些名字。
另外如果你玩游戏,记得打开游戏模式,电视将停止大部分画质处理获得更快的响应时间,这样画面延迟会相对低一些。本文仅讨论画质优化,所以把环保模式也关掉吧。
接下来要调节的是对比度,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控制图像最亮的部分有多白。我们的目标是在尽可能让画面明亮的基础上,保留那部分的大量细节。
最好的参考方式是找到一个有大片白云的场景。我们首先将对比度调到最高,然后慢慢往回调,直到你能够看到云的细节,而不是一大片白色为止。
具体设置每一款电视都不一样,但一般情况下你可以将对比度调得非常高,甚至可以到80%至90%。如果你不想那么激进,65%是稳妥的选择。需要记住的是,如果你用的是等离子电视,那就再调低一些,以防出现烧屏。
除了对比度外,亮度、背光和色彩也很重要。首先说亮度——这个名词可能会给你误导,实际上控制亮度主要为的是调节黑度。和对比度调节相反,亮度调节的目的是在保证黑色尽可能深的情况下,不损失阴影下的细节。
调节的最好办法是,首先打开播放一部带上下黑边的宽屏电影,然后将亮度调至最高,让黑边变得看上去有点灰。然后逐渐降低亮度,直到两块黑边重新变黑为止。你也可以找一个有人穿着黑夹克或黑衬衫的场景,然后从高到低调节亮度,直至衣服上的折痕细节开始消失,然后再亮一些就可以了。
背光选项调节的是电视的整体亮度,这个主要和你观看环境的光线是否强烈有关。白天和晚上的设置都会有所不同,主要依据是你能否看到细节。如果环境光线强烈,当然就要调高一些了;如果室内一片黑暗,那就要低一些,减缓眼部疲劳。
色彩选项虽然重要,但你不需要在这上面调整太多,因为之前选择的情景模式就已经决定了主基调。如果你要求较高,那么可以进行一些微调,直到自己认为当前的画面最自然为止。你也可以将画面定格在人脸特写上,然后慢慢调节色调,让皮肤看上去更自然。决定不了的话,默认一般就很好了。
画面锐利听上去挺好,但实际情况是太高的锐利度会让画面很不自然,甚至损失细节。这里的建议是锐利度尽可能低,不超过30%都可以了。如果一定要调出一个理想的结果,可以找一个边缘明显的画面,然后将锐利度从0开始往上调。当你发现物体边缘突然变得不自然、太锐利的时候,将滑块往回调一些直到不适感消失即可。
许多电视厂商都将各种五花八门的画质处理模式作为卖点,我们不能被那些听起来一个比一个炫的名词弄昏头。不是说所谓的处理技术都是噱头,但不加选择地打开它们肯定不是好事。一条黄金原则是,我们首先将所有处理技术关闭,然后逐个打开,看画面是更好了还是更差了。下面说几个值得一提的选项:
上文已经说了,调节黑度和白度最好的方式是调节亮度和对比度,所以任何额外的黑/白增强处理都可能是会造成细节损失的坑。一些品牌的相关技术可能会不错,但最好还是将它们统统关掉。另外还有所谓的“动态对比度”,能让对比度和亮度动态适应屏幕中展现的图像。这里建议关掉,因为它很多时候并不可靠。如果屏幕图像短时间内变化很大,还可能会出现闪烁问题。
至于诱人的降噪技术,这里也是建议关掉。除非你看的是非高清的电视频道,否则降噪总会让画面变得怪怪的。动态处理的级别高低看内容,如果是电影建议“低”或干脆关掉,如果是看体育比赛,再开高些可能会更好。
总之要记住一点:一切以你自己的观感为准。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