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智能型的软件就麻烦很多,真想自己弄上来就要算法、数据、GPU。即使是Google等把这开源了,但想驾驭那些框架也需要理解机器学习的人,否则你没法针对垂直领域优化,而数据和GPU则会很耗钱。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很多传统的程序员搞不定这个行当,这无疑就树立了一个很高的门槛,但更讨厌的事情是智能本身往往不能直接创造太大价值,还要想办法落地。纯粹的把人工智能在软件上进行落地,即使是Google Photos也还不能算是非常成功,这也就意味着智能的落地往往需要整合软硬件。这并不难理解,单纯的做个聊天的程序如小冰就是没有整合到系统中的Siri或者Google Now用户价值大,虽然前者获取用户上会有一定优势。
一旦需要把智能整合到硬件里事情就变复杂了,需要有人搞操作系统,有人搞工业设计,可能还需要人搞声学,最后还需要搞定供应链。即使所有这些都搞定了,还不一定能卖出去。
如果真想做那种四处乱跑的机器人,那就还要更麻烦,因为你要比较清晰的感知环境,并进行分析处理,还要处理机械部分,让关节能够很好的减速并能用很多次。
智能产品的门槛就这样一步步垒高,每抬高一步,就过滤掉一部分人。我们不能否认极少的天才人物一个人就可以搞定很多事情,但是这不改变智能的时代只给少数人机会这一现实。国内过去这些年成长性比较好的公司,主要靠的并非技术而是对时机的把握、运营的强悍、产品细节的追求、网络效应等,但这些公司估计适应不了这种新游戏规则。这就好比清朝的状元本来擅长的是诗词歌赋,突然你让他经商,让他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思考,那他估计是搞不定的。
所以说虽然智能的浪潮一样轰轰烈烈,但这注定是场少数人的游戏。有几个人创业可以开发一款App产品,又有几个人创业可以开发一款智能汽车!
在人工智能高度成熟,重构了生产方式后,个人生产一辆汽车其实是可能的,但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小结
事情在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因为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摧毁可见的各种岗位,一方面这是一场少数人的游戏。与此同时如果科技的发展反倒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贫穷,那就更加的滑稽。我们的社会究竟会走向哪里?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