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进入巨头相争的阶段,全球前三的手机企业苹果、三星和华为都宣布要加入。
去年12月18日,三星和苹果同时宣布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今年2月18日,Apple Pay率先在中国正式上线;3月21日,华为宣布和银联达成合作要推移动支付,但正式上线的时间没有公布;而本月29日,Samsung Pay(三星智付)在国内也正式上线,与Apple Pay展开竞争。
1、支付技术哪家强?
Samsung Pay、Apple Pay的技术实现上很类似,通过APP绑定信用卡或借记卡,通过NFC(近场通信传输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进行“刷手机”付款。关于NFC技术,详看钛媒体此前报道。
但跟Apple Pay相比,Samsung Pay更兼容,除NFC技术之外,还支持MST(Magnetic Secure Transmission,磁力安全传输技术),可以全面兼容市面上所有POS机。
也就是说,中国1000多万POS机中的大多数不需要改造就可使用三星智付,商家所需付出成本几乎为0。
MST技术是三星公司通过在2015年2月以2.29亿美元收购创业公司LoopPay获得的,之后这家公司更名为SamsungPay Corporation(三星支付公司)。关于MST技术,详看钛媒体此前报道。
2、谁更受银行欢迎?
不同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或独立支付服务,Apple Pay、Samsung Pay是将近场通信技术(NFC)与银行卡支付相结合的全新技术服务,相当于将银行卡实现了“无卡化”、“数字化”和“可视化”,而整个支付实际上还是银行卡支付。
不会产生资金外流,也不会冲击银行卡业务,还无需银行卡用户额外承担成本,就能实现更便捷的移动支付,因此,它更容易获得银行端的青睐和支持。
中国银联与苹果、三星的合作是同时宣布的。目前国内支持Samsung Pay的银行有15家,据说近期还有五家将支持这个系统。这与Apple Pay进入时的19家不相上下。
与苹果对每笔通过Apple Pay完成的交易收取0.15%的费用不同,SamsungPay不向合作银行收取手续费。
3、都赚到钱了吗?
苹果对每笔通过Apple Pay完成的交易收取0.15%的费用,另外Apple Pay已经和美团、京东、去哪儿、携程、易到用车等十余家移动应用合作,用户在使用这些应用时也可以通过Apple Pay快捷付款。
SamsungPay目前与国内APP没有合作公布出来,也不向合作银行收取手续费,可能也正因为这样,去年一年三星支付公司业绩并不好,亏损了1680万美元。但三星公司相信,基于MST技术的SamsungPay是Galaxy系列手机销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
据三星电子相关负责人介绍,SamsungPay2015年8月首次在韩国上线,去年9月在美国上线,截至目前在韩国和美国的用户量已经突破500万,这就意味着Galaxy S6、S6 edge、S6 edge+、Note 5、A5和Galaxy A7在这两个国家的销量已经突破500万台。从手机销售数据来看,SamsungPay促成了超过24.9亿美元的营收。
以SamsungPay为桥梁,三星还打算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让商家能够给他们的客户提供优惠和积分计划。
除此之外,SamsungPay在韩国、美国截止目前累计交易金额高达5亿美元,他们相信通过分析SamsungPay获得的数据,三星还可以详尽地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模式,进而从中受益。
4、支持哪些机型?
与Apple Pay一样,目前SamsungPay也只支持自己品牌的部分机型。SamsungPay首批支持的机型包括Galaxy S7、Galaxy S7 edge、Galaxy S6 edge+和Galaxy Note 5共4款高端机型。
三星方面表示,未来在Galaxy A9、Galaxy A7等中端机型中也将开通这一功能。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是由于在跟Apple Pay的竞争中,三星的用户群覆盖跟不上,所以会考虑接入自己的中低端手机产品,未来也可能不再局限于三星手机,而是开放给第三方合作伙伴。
5、面临的对手是谁?
Samsung Pay、Apple Pay都是先进入美国市场然后再进入中国市场的,但美国市场毕竟没有像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类的竞争对手。
二维码扫码支付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家占据着线下90%以上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支付宝,在2015年将支付场景快速拓展到超市、大型商场、餐馆、连锁快餐、药房等领域。剩下的市场还有百度钱包、京东钱包、拉卡拉钱包等公司在瓜分。
使用NFC技术的Apple Pay、Samsung Pay相当于电子版银行卡,胜在支付方式的便捷性、保密性,而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二维码扫码支付则在用户习惯和支付场景的多样性上天然有优势。
不过,就像钛媒体作者Alter所说,Apple Pay、Samsung Pay们和支付宝、微信之间,并不是鱼死网破的战争关系,未来合作也不是不可能。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