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时做客新浪直播间的王小川说,那些觉得人类能赢的工程师还缺一些浪漫主义色彩。但在韩国,那些赛前看好李世石的人们,在首战过后,就从来没有缺少过把AlphaGo当成人类对手看待的浪漫主义。韩国两家大报在头版头条上,都把谷歌比喻成了人类:《韩国日报》的标题把机器描绘成了人类顶尖棋手面前,稳如泰山般的存在;而在韩国的老牌媒体《朝鲜日报》那里,AlphaGo是一个刚刚2岁,却击败了数千年历史的人类围棋的孩童。
但第二场比赛过后,这种浪漫设想顿时消失得一干二净。李世石再次认输,观赛室内沉默得可怕,只有各家媒体记者们赶稿时的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赛后发布会照样挤满了韩国的媒体人,但除了调试闪光灯,我们再也听不到上次那种大声的议论和交谈。
原因或许是因为AlphaGo的第二场表现太吓人了。
37尖冲,似乎是第二场比赛最重要的一步棋。在新浪体育的同事眼里,AlphaGo的这次落子不会有哪一个人类棋手能够做得出来。尽管这手棋看上去像是业余水平才有的“手笔”,但旁观者纷纷表示看不懂电脑到底在想些什么。几步之后,这个位置的作用就显示了出来。中盘过后,聂卫平都表示要向电脑这手棋脱帽致敬了。
AlphaGo落子的根据,似乎是价值网络估算出37尖冲的胜算最高,但这手棋从来没有出现在职业棋手的布局里。按照人类的现代围棋理论,这次落子不可思议,人人唯恐避而不及。在人类围棋的常识之外发现了新的天地,这估计是聂老向AlphaGo致敬的原因。
到这里,大家心里明白:把AlphaGo当作一个人类棋手看待,是一种多么不客观的浪漫主义。要理解AlphaGo的实力,最好不要用人类的经验轻率地判定电脑招法的优劣。
把目光移出这次人机围棋大战之外,你其实会发现科技催生出的机器逻辑,一直以来都在你的身边违反人类的既有认知。首局比赛结束之后,我向体育同事解释为什么大家都把电脑当人看有可能是错的时候,拿扫地机器人举了例子:看上去这个横冲直撞的东西没有章法,还不如自己拿起扫帚清扫房间的速度快,但它在你上班不在家的时候,却可以把房间打扫干净——从结果上看,机器和人类达到的效果一样,甚至比人类更好,因为它节省了你亲自打扫房间的时间。
这种机器逻辑与人类逻辑的冲突,在双方对弈时,体现得更明显。自始至终,我们在观棋室的大屏幕上,看到的是挣扎中的李世石。他坐立不安,抽烟、喝咖啡、把拳头握紧贴在嘴边,举起棋子想要放到棋盘上的某个位置却又摇移不定,在被超时判负前的最后一秒还是把子落在了两分钟之前就在思考的地方。李世石昨天碰到的那堵墙,在第二场比赛仍然没有绕过去。
但在人族代表的对面,代替AlphaGo执子的黄士杰冷静得像是工厂里的操作员。他安然地坐在电脑屏幕旁边,等待李世石思考完毕,然后转身移动鼠标,根据屏幕结果把黑子摆到棋盘上。黄士杰的操作-等待-落子,每次差不多都是是一分多钟。虽然偶尔也会迅速落子,但在保持匀速感这件事情上,AlphaGo比李世石要好很多。
不过,这种冲突并不妨碍棋谱上最终呈现的结果:这确实是一场高水平的棋手交战。美国围棋解说员迈克·雷蒙(Michael Redmond)评价第二场比赛中的AlphaGo采用了更加激进的风格。从比赛一开始到最后,它一直都在掌握局势。在雷蒙眼里,以往只会消极应对,见招拆招的围棋程序,开始有了创新性。
PS:比赛结束之后,我们在前方遇到了一家韩国的围棋程序开发公司。和这家公司的技术大牛交流的时候,我们问起了大家都在热议的“打劫”,问他AlphaGo会不会不擅长打劫。这位程序员大牛微微一笑:“提这个问题的人要么不懂围棋,要么不懂技术。计算机对形势和转换的判断速度比人类要快,所以AlphaGo也比李世石更会打劫。”
你看,还是不能用人类逻辑去思考AlphaGo吧。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