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电影特效,全世界都以好莱坞大片为标杆,毫无疑问,国产电影特效相比好莱坞大片差距不小,但把所有国产电影的特效都估价为“五毛钱”也有失公允。在中国电影(故事片)年产量超过600部的今天,特效水平更多地表现为参差不齐,有“五毛钱”特效,甚至“五分钱特效”,但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良心之作”,点燃今年暑期档的《捉妖记》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就呈现出了相当成熟的电影特效。
电影特效制作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很难说某个单一因素就能成就它,正如对于人体来说,你很难给脑、心、肺等器官的重要性排出一个顺序,因为离了哪一样,人也活不了。资金、周期、人才、流程、沟通、设计等因素也共同决定这电影特效的命运,如果哪部国产电影特效做得好,说明各个环节都配合的不错;如果哪部国产电影特效做得不好,那说明其中至少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资金:好特效是用钱堆起来的
众所周知,制作电影特效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但具体来说,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上了?一部电影究竟花多少钱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特效呢?制作电影特效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其中比重最大的是人工成本。像《复仇者联盟》、《侏罗纪世界》这样的好莱坞商业大片,后期制作动辄动用上千人的团队。很多大投资电影特效都是由上十个,甚至二十多个特效公司、工作室分别负责,很多都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动画师、合成师等,工资肯定不会低。
同时整部影片的制作周期可以长达数年,开销自然少不了。国产电影的后期团队自然达不到这么大的规模,也没有这么长的制作周期,但相对于其总投资,依然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而且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火热,以及国内观众对特效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国产电影特效制作费用在总投资中的比例也在悄然上升。以《捉妖记》为例,它的整个后期团队一共有600人左右,前后花了一年半时间为影片制作特效,应该算是目前国产电影中在特效制作方面投资最大的。
《捉妖记》特效制片人、特效总监Ellen Poon透露,《捉妖记》特效制作费用占总投资的35%到50%。而《捉妖记》官方公布的总投资额为3.5亿,也就是说约有1.2亿至1.75亿花在了特效制作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已经算是一笔天文数字,但在好莱坞顶级商业片面前,还是相形见绌。Base FX公司CEO Christopher Bremble表示,像《复仇者联盟》这样的好莱坞大片,50%的预算都用来制作特效,明星片酬大概占35%,剩下的15%才是拍摄费用。这些大片的总投资很多都在2亿美元以上,也就是说光特效一项的花费就超过6亿人民币,所以很多好莱坞大片的海报不是在卖明星,而是在卖特效。在国产电影中这样的花钱方式显然不太现实。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的人力成本要比美国低很多,所以投资少点也不是问题,但这种说法只是貌似很有道理。Ellen Poon表示,她自己做过一个比较:之前在美国需要100美元做出来的东西,在中国花20美元也可以做出来,但只限于那些低技术含量的东西。而现在,中国人力成本已长到了30至40美元,价格优势没那么明显了。
目前国产电影的现状是,总投资远远不及好莱坞,特效制作费用也很少能达到总投资的30%,即使号称“特效大片”,明星片酬也是一部电影的最大花销,特效效果自然难以尽如人意。不久前,网剧《盗墓笔记》的“五毛钱特效”曾在网友中引起激烈的讨论,该剧号称单集制作成本上千万,但观众的感受却是特效“渣得不能再渣”。假设片方在制作成本上的宣传没有掺水,该花在特效上的钱也都花了,但《盗墓笔记》三集时长就已经相当于一部电影,而一部投资3000万的电影,即使在国内也不算大制作。对于《盗墓笔记》这种以视觉奇观为主要卖点的作品,这点投资必然杯水车薪。简单的道理,却不是人人都能接受,许多国产电影的投资人和制作人拿着有限的资金,却总是希冀于特效团队“少花钱、多办事”,最后被坑的还是观众。
周期: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
在很大程度上,周期和资金其实是一回事,因为制作周期长了,必然要花更多的钱。所以在相对缺钱的国产电影特效行业内,用于特效制作的周期一般也不会很长。与好莱坞动辄花费几年时间的情况相反,Christopher Bremble透露,一般国产电影留给后期制作的时间不会超过四个月。可惜,特效制作偏偏是一件特别花费时间的工作。
为什么特效制作会特别花费时间呢?Ellen Poon举了一个例子,《捉妖记》中小妖王胡巴外形看似就是一根白萝卜,其实做起来非常难,光设计它的材质就花了8个月的时间,“我们不想胡巴太超现实,想自然真实一些,所以他的皮肤其实有很多细节,贴图有很多层: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纹理、凹凸等等。尤其是眼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球,有很多层的,是和人类的眼睛一模一样的结构,光制作眼睛这部分也花了好几个月。”
“中国投资人希望他的投资可以很快地回收,所以不大给后期很多时间。好莱坞就不一样,像我们现在在做的好莱坞电影可能未来两年半都不会上映。根本原因在于好莱坞的市场很大,允许花这么多时间去筹备、去制作,比如《终结者》在美国市场卖的不好,在全球其他市场还是有回收,中国电影只能迅速上映,在国内院线里回收成本,缺乏其他的盈利方式。”Christopher Bremble向记者表示,大家都知道制作周期不够用,但还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
流程:从小作坊上升到工业体系
流程简单点说就是特效制作要先后经过哪些环节。特效制作是一个工业化很强的行业,好的流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好的流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打磨,这也是国内特效行业落后于好莱坞的一个重要环节。
《太平轮·彼岸》韩方特效总监金哲珉和中方特效总监王晓伟表示,不同的特效团队的工作方式类似但不一样,“虽然特效制作的流程大同小异,但在执行过程中国家间不一样,甚至不同公司也有很大差别。相对来说中国公司总体上还不够成熟,不同公司差别也很大,很难给国内公司总结一个特点。韩国其实与中国类似,但略好一点。韩国公司的适应能力很强,他们针对不同的周期、制作难度和预算能做很好的调整。主流的欧美视效团队在各方面都要成熟、严谨很多,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业流程。不论后期制片管理还是技术能力都已经非常成熟。”
由于Ellen Poon在工业光魔工作过多年,上文提到的《捉妖记》的特效制作流程其实就借鉴了很多工业光魔的体系。“我在做《侏罗纪公园》第一部的时候感触特别深,之前好莱坞都不太讲究流程的。在工业光魔,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研究这个问题,之后差不多变成了整个行业的一个标准。这个流程差不多是用二十多年的时间研究出来的,我认为是最好的,每个公司都希望拿我们的流程来用。”
在Christopher Bremble看来,工业光魔的流程和维塔有一些相似性,其中很独特的一点是对连续性的重视,“工业光魔教会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连续性,包括从开发到审核、沟通、定稿,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工业光魔对对流程把控性比对镜头的效果还要重视。”Christopher Bremble进一步解释,工业光魔的流程会把一个镜头分成很多小的步骤去完成,不是像其他公司,一个员工负责一个镜头,直到做完了才会拿出来给别人看。Christopher Br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