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今天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定不会有人怀疑,移动网民的数量大幅增加超过了PC端的上网人群。这一方面得益于三大运营商乐此不疲地建设3G/4G网络,搭建了更快更广的无线网络环境,另一方面恐怕就要得益于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
在全球智能终端市场上,也发生了一系列过去难以想象的变化。昔日巨头诺基亚、MOTO等厂商黯然退场。2007年,苹果“惊世骇俗”的亮相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随后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新厂商迅速崛起,Android和iOS两大阵营很快就在全球范围普及开来。由于安卓的开源特性,更是建立起了强大的生态系,产业上下游的厂商纷纷投靠Android试图打造一款更好用的智能终端。在这一轮换机大潮中,国产终端由于其超高的性价比、创新的商务模式以及人口红利的释放迅速地成长壮大。华为、酷派、小米、联想等中国厂商快速蚕食着三星、苹果的份额。
一时间,大家会感觉比赛到了“中国时刻”,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台风,而离风口最近的就是智能终端行业。
一开始,无论是小米“硬件+软件+服务”的铁三角模式,还是酷派的“机海”战术,亦或是联想的“渠道”策略,由于场内选手相对较少,市场竞争还不算特别激烈,大家倒也算相安无事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随着参与玩家不断升级,各种跨界层出不穷,终端行业的竞争已经从红海演变成血海。
这期间,虽然玩法千变万化,但终究离不开两个关键词:“性能”和“价格”。厂商间不是在PK不断下调的价格底线,就是在对标永无止尽的配置上限。虽然,在这一轮残酷的肉搏战中,也有不少优秀的胜出者,但从行业整体盈利情况看,国外厂商仍然任性地拿走了大部分的利润。
事实上,从长远看“跌跌不休”的价格战对于行业健康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容易快速地释放用户需求,过早地透支人口红利。
这轮战役中,最惨烈的当属“千元机”市场,由于目标受众对价格的敏感性高,而竞争门槛相对较低,使得这个价位的市场空前惨烈。
那么国产手机除了打“性价比”这张牌以外,想要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还需要打什么牌?
一、产品永远是核心。
一款产品能否在市场上获得认可最核心的还在自身。智能手机早已从旧时堂前燕飞入百姓家。然而对于选择千元机的这部分用户要么是来自于功能机的迁移,要么来自于网络制式的切换(从2/3G切换到4G)。考虑到这个价位区间,他们很有可能更加关注产品的性价比。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只有在硬件配置、产品品质、软件体验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才能吸引消费者。
二、全球化是倍增器。
一直以来,国产厂牌面对国内市场都会多少有些“优越感”,毕竟中国拥有着13亿人口,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在泱泱中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少国产厂商的想法就是先消化好国内用户市场,再考虑向海外拓展,其实这种想法有点固步自封,如今手机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全球化战略不失为一条新的出路。只有穿上了全球化的鞋,走互联网的路,才能更具竞争力!
三、玩跨界是转换器。
在“无所不用”“无所不包”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跨界无疑又将是一项重要生产力。如何既能打出产品的品牌,又能相得益彰地获得用户的青睐其实是一项并不简单的任务。可以通过影像、音乐、极客、智能家居等品牌沟通活动,向消费者传递自己的价值观。
四、塑品牌是助推器。
如果说一项产品什么时候才算是在用户心中有足够的位置,那一定是和品牌密不可分的。事实上,这非常重要。用户想到这个品牌,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品牌的价值。坚持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满足用户需求,做出真正极致的产品,让品质为产品代言。
相信坚持做务实主义的“笨鸟”,不但先飞,而且还能飞得更远。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