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恩爱夫妻开车去旅游,在高速上发生爆胎后,丈夫忙着换轮胎,妻子则忙着发微信抱怨“真倒霉”。结果,后方一辆车冲了上来,妻子飞到了半空中,夫妻俩瞬间阴阳相隔。高速交警叹息道,这样的事故太不应该发生了,教训太惨痛了。
高速爆胎并不少见,敢在超车道上自己修车,实在令人瞠目。从爆胎停车到人命事故,不过短短六七分钟。这个时间,足够夫妻俩报警并撤离到高速护栏外了。用交警的话说,滞留高速,这是犯了大忌的,即便你坐在车上,这也是绝对不允许的,同样非常危险。
常识与法,皆被罔顾。悲剧让人想起墨菲定律,“会出错的,迟早会出错”。尽管事故令人悲悯,但如此“玩命”,还是让人忍不住问问:这驾照究竟是怎么拿到的?发微信的妻子,出事的主因当然是因为没有及时逃离事故现场,仍在车流如织的高速上“帮忙”。但其间的细节更有槽点——若不是下车拍照刷朋友圈吐槽“真倒霉”,也许还真能逃过一劫。危险的高速上如此夸张作为,这真是用生命在发朋友圈!
这年头,人生的精华,似乎只会绽放在朋友圈。那里,有柴米油盐之外的风轻云淡,有酸甜苦辣之外的飘逸超然。好像,每一个人都在被幸福地仰望,每一个ID都洋溢着满满的存在感。于是你就能理解:在洛阳,一名女性市民在吃饭时,由于刷微信朋友圈太忘我,导致自己被锁在了美食城里,最后只能报警求助;在南京,一小伙熬夜刷朋友圈,造成心肌梗死,差点送了命。有人拼命发、有人拼命刷,就像有人说的,“你的人生,活在别人的朋友圈里”。
晒颜值、晒奢侈、晒幸福、晒生病,晒反手摸肚脐,晒裙子是“蓝黑”还是“白金”……一切但凡与优雅或潮流沾边的事物,都可以图文并茂地圈地演说。为什么,有人发朋友圈可以到以身犯险的程度?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解剖“自拍病”窥斑见豹。
看看各种自拍神器在IT界毫无违和感地风起云涌,就知道这个世界已是“病得不轻”。就像跨年神曲唱的,《自拍是一种病》,这还是世界通病:譬如俄罗斯媒体报道称,由自拍引发的悲剧不断上演,已在俄罗斯引发剧烈争议。在圣彼得堡等地,社会学者已准备发起活动,呼吁当地学校开设特别课程,请心理学家、专业摄影师以及警察教授学生如何安全自拍。拍拍晒晒,走火入魔。
热爱晒朋友圈的人,上瘾的是朋友圈的“粘性”。它让每个混迹圈内的主人翁,分分钟都能找到主场的存在感。一方面,它在转发定律中,营造了一种时刻被无数人关注的错觉。就像网剧《盗墓笔记》中杨洋的出场自带沙尘暴一样,很多人苦心孤诣往朋友圈发布的帖子,感觉也是每条都自带追光灯与背景音乐的。
它治愈了现代人的孤独感,它稀释了电子社会的社交障碍与恐惧,它慰藉的是一颗孤独敏感又傲娇脆弱的玻璃心。另一方面,在工业4.0时代,它成全了成年人的低幼抒情。泛滥而多情的朋友圈,在核心信息与交际功能之外,它安放的是物欲之外的价值寄托。没有读书会,没有家庭派对,没有社区节日,总算逮到个可以拉拉扯扯的朋友圈。因此,别管80、90后,还是60、70后,简直是“人人都爱朋友圈”。
朋友圈当然不是洪水猛兽,这就像“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一样。它只是一种技术构架,上瘾成病的,是社会心态与异化的情绪。这几年,孩子的网瘾戒断得惊心动魄,而迷恋在朋友圈里的“瘾症”,也不该被制度设计所遗忘,更值得这个转型的社会深省。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