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发布了网络低俗粗鄙语言的报告。
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现象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二是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第三则是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
记者统计网站、微博500名网友观点发现,83.6%的网友表示自己经常使用黑名单上的网络语言;超半数网友对抵制不文明用语行动表示支持。
有此一说 网络表达非法外之地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具有简约性、丰富性、开放性、形象性等特征。文明的网络用语能丰富语言系统,但不雅甚至暴力的网络语言,将对网络秩序造成不小的冲击。
虚拟的网络世界毕竟是现实世界的延伸。网络脏话泛滥,将影响到现实的社会生态,甚至触及法律底线。近年来,由于不堪人肉搜索、网络谩骂导致的人身伤害事件并不鲜见。然而对网络语言暴力的处罚,却少有问津。
另一方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6.49亿网民中,10至19岁人群占22.8%,约为1.48亿。10岁以下占了1.7%,约1103万人。网民总人口中学生占了23.8%,达1.54亿人。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网络语言的污秽不堪,必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净化网络语言也是“护苗行动”。
因此,对网络不文明语言的清理迫在眉睫。此轮发布网络脏话“黑榜”,具有较现实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但更重要的是完善网络不文明语言的标准和衡量细则,从根本上祛除网络脏话产生的土壤。此外,有关方面也要加强网络语言暴力执法,针对由于网络脏话进而发展成的网络暴力问题,及时严肃追责。毕竟,只有严管严惩,才能遏止网络脏话的野蛮生成和传播。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