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
北京下大雨降温那天,我出门采访,跟人聊了天、吃了饭、打了车……一直到要坐地铁回家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没带钱包!
如果是两年前,我可能不得不打电话向小伙伴求助,但这一次,惊慌了两秒钟后,我很快淡定下来,自力更生地顺利回到了家——不知不觉中,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支付问题,靠手机就可以完全解决了。
而且,更便宜。
于是,我的领导跟我说,那你去试试只带手机出门是怎样一种体验吧!
于是,我就拎着手机出发了——
超市买瓶水,
抽到两块钱红包
把钥匙塞进牛仔裤口袋的一刹那,我握着手机的右手不由自主地紧了紧,想想我那有17个卡位、四个夹层、一个照片位外加一个零钱袋的长钱包,攥在手里是多么的饱满充实啊!
随着电梯慢慢下落,我忍不住在脑子里一项一项过滤手机可能存在的欠缺:
银行卡?有手机钱包;
会员卡?报手机号就可以;
零钱?移动支付的好处就是不用找零钱啊;
……
似乎真的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当我沐浴在初夏的灿烂阳光里,肩膀上反常的轻盈仍然激起了内心的忐忑,现在我可是货真价实的“身无分文”啊!一紧张就有点口渴,我这才发现,为了贯彻领导“只带手机”的指示,我连平时出门必备的瓶装水都没带。只好临时调整一下计划,先去买瓶水。
第一个目标是楼下小卖店,“刷手机?” 老板笑容温和地摇头,但是拿出了自己的手机:“你加我微信吧,我们可以送货。”
第二个目标?刻意不做功课的我只好采用最笨的办法,拿出手机搜索“北京 超市 手机支付”,很快,惊喜出现了,最近的新闻显示,我家附近的一家大型连锁超市不仅接入了手机移动支付,这个月还在搞优惠活动。
出发,出发!
坦白说,自从我家的卷筒纸和洗衣粉都习惯网购之后,我已经有半年没进过超市了。网购生活用品虽然并不一定比超市便宜,但却避免了被沉重购物袋勒红手指的痛苦。
工作日的上午,超市里“人烟稀少”,收银台只开了一半,每列队伍只有四五个人,一眼看见收银台上方悬挂的大幅优惠海报:“欢迎使用支付宝付款”,我心里顿时踏实了。
排在小队伍的末尾,我左手饮料,右手手机,按照海报上的步骤滑开手机APP的支付页面,静待收银员扫码。这时,前面一位正要结账的大叔犹豫地拿着手机跟收银员咨询:“用支付宝行吗?”
收银员果断表示:“打开,打开!”
接下来一位顾客是刷卡结算,在等待机器打印刷卡单据的时候,收银员把目光移向了我,我麻利地递上饮料和手机。扫码、再扫码、出收据……收银员同时把两张购物小票递给了我和前面的顾客,整个过程中,一句话也没跟我说。与此同时,我的手机屏幕已经跳转到了抽奖页面,系统派发给我一个两元钱的电子红包,一个月之内有效。
就在前面那位顾客把银行卡插回钱包的时候,我已经绕过她走了出去。为了这两块钱红包,我肯定会在一个月内再次光顾超市,哪怕就是买瓶水。两块钱哎!把一万块钱放在余额宝里,一天的收益也才一块零几分——每天显示收益的网络理财,也改变了我和不少小伙伴的“价值观”,“都超过我余额宝一天的收益了”成了大家谈论某样东西价值的常用描述。
于是,我们这些原本对日用品价格不那么敏感的“80后”、“90后”,也逐渐向一大早在超市门口排队“抢便宜”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看齐,只不过“抢便宜”的“战场”变成了网络。一个曾经在春节红包大战里顶住各种诱惑和压力,坚决不开通微信支付的小伙伴,终于在这个月绑定了他的银行卡——附近超市的“微信支付日”,“满十送十,太便宜了。”
现吃现“团”
“你还得再给我一块钱”
对着手机上的三个“专车”APP,我逐一查看了优惠信息:一个充(值)100元送100元,一个免起步费,一个正在搞公益捐赠——当天乘车时拍一张赤脚的照片上传到微博,主办方会捐赠给贫困儿童一双新鞋,并且送给乘客一次八折的乘车优惠码。权衡了一下,我决定今天光顾最后一个,省点钱还能顺手做公益,正能量满满哒!
自从各种“专车”APP争相砸钱“收买”用户以来,身边的小伙伴们如果不是工作需要必须留存发票,街招打车的已经越来越少。除了“首单减五十”之类令人“发指”的优惠,好多人还发明了手机叫车的新玩儿法:
譬如一个小伙伴叫“专车”去接母亲大人到自己家来,“车到了小区门口,我就给母亲打电话,然后我全程都能看到车的位置,快到我家我再下去接。”这种打车方式颇讨老人家欢心,“你要考虑一个连车都不怎么会打的老人,发现有车专门接她的感受,结果下车还不用给钱……”
譬如有“暖男”小伙伴叫“专车”去接深夜加班的女朋友,埋单加全程“监控”提高安全系数,妥妥的“霸道总裁”范儿。
我上车坐定正要拍照,司机忽然提醒了一句:“渴了自己拿矿泉水啊。”——对了,不少“专车”司机都在车上给乘客准备免费的瓶装水。
到地儿下车,信用卡扣款的短信也发到了手机上:“……网上交易美元1.77元。”这家“专车”公司接受双币信用卡付款,如果算得精明,锱铢必较的用户或许还能赚一点点汇率差价。按当天的汇率,车费约合人民币10.9元,在没有额外优惠的情况下,是普通出租车的一半。
到了中午吃饭的点儿,挨家店铺去问能不能用手机支付未免太没效率。我的办法是打开手机地图,搜索“周边”的“团购”,从面包房、快餐店,到烤肉、火锅、川菜、湘菜,提供代金券团购的饭店超过十家,价格六到八折不等。如果只奔着便宜去,这种购买方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治愈选择恐惧症,比如我就选了一个最便宜的单人火锅套餐。
进店之后特意跟服务员确认了团购券可以用,我才放心坐下涮肉涮菜,吃完饭心满意足地叫服务员结账,没想到意外出现了!服务员小哥认真记录了我的手机号和团购券信息之后,微笑着抬起头:“你还得再给我一块钱。”
啊?
我心里一凉,呆呆问道:“为什么?”
服务员小哥指了指桌上的湿巾:“湿巾收费的,一块钱。”
我看着手边蹂躏过的湿巾,一时无言,只好硬着头皮说:“我没有现金。”
“刷卡也行。”
“我也没有卡,我就是没带钱包才用手机团购的。”
“啊?”这次轮到服务员小哥惊讶了。
“你们能用手机支付吗?”
服务员小哥摇摇头,回收银台跟收银员商量解决方案,我坐在位子上思索对策,实在不行我就跟服务员借一块钱,然后用手机转账还钱?
等服务员小哥回来,我刚想提出建议,他就大度地打断了我:“不用了,你走吧。”
“要不然我用微信给……”我还想努力表示一下诚意,小哥再次打断了我:“不用了,走吧。”
好吧,“鸡贼”的我又占了一块钱便宜。
“帮忙买杯咖啡,
我微信红包给你钱”
买东西、打车、吃饭……接下来,我的体验项目是看电影。
自从各种团购网站铆上电影票,我的影院会员卡就再没充过值了——会员卡的最高折扣通常是五折,也就是说,一张常规电影票至少需要30元;而现在团购电影兑换券的“行价”则是25元一张,碰上各种推广期的APP搞活动,一块钱的电影票也是常有的事。以致我常常怀疑,究竟还有没有人会到柜台去买全价的电影票,那得是多不差钱的土豪啊?
兑换了时间最近一场的电影票之后,我瞄着附近的星巴克开始思考怎么才能在这家不支持移动支付的咖啡店里买杯咖啡。可是,蹭着星巴克的免费无线搜索了手机上所有可能提供优惠的APP之后,仍然一无所获。看着一个接一个端走咖啡的顾客,我忽然想到了之前在火锅店里萌生的念头。
经过了几分钟的思想斗争,我拿出最亲切的笑容走到队尾,搭讪一个长发姑娘:“我没带钱包,能麻烦你帮我买杯摩卡吗?我微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