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速通信的需求,对网络速率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
网络的通信平台——综合布线系统的带宽也在不断增加。综合布线系统由5类发展为超5类,目前6类、7类也逐渐为用户所接受。经过近四年、十几次的修改完善,今年6月,ANSI/TIA/EIA 568-B铜缆双绞线6类标准正式出台,众说纷纭的6类布线市场终于有了“说法”,用户心中也多了一把“标尺”。
6类市场将迅速发展
据统计,去年我国综合布线市场6类线缆占30%左右,还未占据主要份额。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6类布线标准尚未正式出台,担心工程达不到出台的6类布线标准要求;价格比超5类约贵20%~30%;认为水平线超5类已经能够达到信息网络使用要求。如今6类标准的出台将会掀起新的使用热潮。由于综合布线是可持续发展行业,6类标准出台将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布线系统的生命周期内,将1000Base-T以及1000Base-TX技术应用到桌面系统是非常可能的。为满足千兆以太网,使用支持更高带宽的六类布线系统,使用6类线缆虽然布线投资有所增加,但是可以大大减少在
网卡、交换机等
网络设备方面的投资。而6类线缆使传输带宽增加一倍多,由100MHz增加到250MHz,并且其价格随着市场中的大量使用很快下降,就如前段时间5类与3类刚推行时差价大,后期基本上一致。
6类标准新在哪里
ANSI/TIA/EIA 568-B铜缆双绞线6类标准由ANSI/TIA/EIA 568-A标准演变而来,属于北美标准系列,一直起着综合布线产品的导向工作,经过十多个版本的修改定稿,终于在6月正式出台。
结构变化
新的568-B标准从结构上分为三部分:568-B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和568-B3光纤布线组件。
568-B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在新标准中,包含了电信布线系统设计原理,安装准则与现场测试相关的内容。
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在新标准中,包含了组件规范、传输性能、系统模型和用于验证电信布线系统的测量程序相关内容。
568-B3光纤布线组件:在新标准中,包含了与光纤电信布线系统的组件规范和传输相关要求的内容。
关键新项目
568-B标准除了结构上的变化外,还增加了一些关键新项目。
新术语:术语“衰减”改为“插入损耗”,用于表示链路与信道上的信号损失量,电信间TC改为电信量TR。
介质类型:在水平电缆方面,为4对100Ω3类UTP或SCTP;4对100Ω超5类UTP或SCTP;4对100Ω6类UTP或
SCTP;2条或多条62.5/125μm或50/125μm多模光纤。在主干电缆方面,为100Ω双绞线,3类或更高;62.5/125μm或50/125μm多模光纤;单模光纤。568B标准不认可4对4类和5类电缆。150 屏蔽双绞线是认可的介质类型,然而,不建议在安装新设备时使用。混合与多股电缆允许用于水平布线,但每条电缆都必须符合相应等级要求,并符合混合与多股电缆的特殊要求。
接插线、设备线与跳线:对于24AWG(0.51mm)多股导线组成的UTP跳接线与设备线的额定衰减率为20%,采用26AEG(0.4mm)导线的
SCTP缆线的衰减率为50%。多股线缆由于具有更大的柔韧,建议用于跳接线装置。
距离变化:现在,对于UTP跳接线与设备线,水平永久链路的两端最长为5m(16英尺),以达到100m(328英尺)的总信道距离。对于二级干线,中间跳接到水平跳接(IC到HC)的距离减为300(984英尺)。从主跳接到水平跳接(MC到HC)的干线总距离仍遵循568-A标准的规定。中间跳接中与其它干线布线类型相连的设备线和跳接线不应超过20m(66英尺)改为不得超过20m(66英尺)。
安装规则:4对
SCTP电缆在非重压条件下的弯曲半径规定为电缆直径的8倍。2股或4股光纤的弯曲半径在非重压条件下是25mm(1英寸),在拉伸过程中为50mm(2英寸)。电缆生产商应确定光纤主干线的弯曲半径要求。如果无法从生这商获得弯曲半径信息,则建筑物内部电缆在非重压条件下的弯曲半径是电缆直径的10倍,在重压条件下是15倍。2芯或4芯光纤的牵拉力是222N(501bf)。超5类双绞线开绞距离距端接点应保持在13mm(0.5英寸)以内,3类双绞线应保持在75mm(3英寸)以内。
永久链路替代基本链路
水平布线永久链路测试连接方式和测试指标要求永久链路方式供安装人员和数据电信用户用来认证永久安装电缆的性能,今后将替代基本链路方式。永久链路信道由90m水平电缆和1个接头,必要时再加1个可选转接/汇接头组成。永久链路配置不包括现场测试仪插接软线和插头,如图所示。
超5类及6类双绞线除了测试接线图、线缆链路长度、特性阻抗、直流环路电阻、衰减、近端串扰损耗外,还在各项测试参数上有一定区别。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是传播信号延长时间。在确定通道和基本链路传播时延时,连接硬件的传播时延在1MHz至250MHz的范围内不超过2.5ns。所有各类通道配置的最大传播时延不超过10MHz下的555ns。所有各类基本链路配置的最大传播时延不超过100MHz下的518ns和250MHz下的于498ns。
延时偏移
延时偏移是最快线对与最慢线对发送信号延时差的尺度。对于安装每米的配备接线来说,延时偏移不超过1.25ns。对于所有各类通路配置的最大延时倾斜不大于50ns。所有各类链路配置的最大延时偏移不超过45ns。
推动高速应用
作为网络的最基础建设或网络龙骨的布线设施,为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以及对未来高速网络的支持,目前至少要选择超5类电缆系统,而对于更高要求,特别是考虑长远的投资时,建议选择6类布线系统。 它使高速数据的传输变得简单,用户可以利用更廉价的1000Base-TX设备。其传输性能远远高于超5类标准,适用于传输速率等于或高于1Gbps的应用,打开了通往未来高速应用发展的大门。6类布线不仅提供了新的
网络应用平台,还大大提升了数字话音和视频应用到桌面的服务质量。6类标准的出台,极大推动了电信工业的发展。
标准之争
6类标准(ANSI/TIA/EIA-568-B)的正式出台,无疑让厂商、测试与服务提供商、集成商、用户的心中有了“准星”,但6类标准之争是否就此尘埃落定了呢?由于该6类标准是北美地区性标准,国际标准ISO/
IEC JTC 25 N655还要等到今年10月才可出台,而中国的国家6类标准何时“出炉”,相应的行业标准何时推出,都还未有时间定论。由此可见,北美6类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能是让6类布线有了说法。
那么,等到10月国际标准出台,欧洲厂商采用国际标准,北美厂商采用北美标准,用户又该从何选择呢?一般来讲,国际标准由于适用于全球各个地区,所以标准相对宽泛,但是国际标准和北美标准关于6类的主要指标都是一致的。据布线专家薛颂石先生介绍, 6类布线系统的标准发展诞生于1997年9月的慕尼黑,当时就已定出6类的主要框架,其近端串扰、损耗等主要指标双方皆已一致确定。最重要的是,国际标准和北美标准正逐步走向融合。薛颂石举了几个实例:北美厂商主推非屏蔽线缆,欧洲厂商主推屏蔽线缆,而在此次出台的6类北美标准中,已经将屏蔽部分内容作为相关资料补充进来。而且,北美采用62.5/125μm多模光纤,欧洲采用50/125μm多模光纤,北美6类标准就将它们全部收录。
当然,等到中国6类国家标准出台之时,任何厂家都只能符合我国标准才可在中国市场销售6类标准。那么,我国标准何时推出呢?薛颂石告诉记者,由于我国标准制定的思路是“成熟一条做一条”,因此自1995年制定5类标准以来未有新的进展。此次北美6类标准的出台无疑会推动我国制定6类标准的进展。但是,我国标准制定非常严格,需要等到10月国际标准出台后,考虑国际标准、北美标准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制定,当然其间还要经过国家批准、立项、审查等多个环节,因此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那时,用户就可按照统一的国家标准来选择产品,6类标准之争才算真正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