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信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调整网吧行业管理政策,全面放开网吧审批,并力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此次调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网吧的数量由市场说了算,对网吧营业条件做了“松绑”,网吧可兼营竞技娱乐项目。(11月25日《广州日报》)
此次网吧行业管理政策调整实际上是对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的在政府管理中减少行政审批的承诺的回应,体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性作用”的精神。
之前的行业管理政策为什么对网吧营业条件做了颇为苛刻的限制?主要是因为,一、作为一种相对封闭的公共娱乐场所,网吧营业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二、由于经营业务的特殊性,网吧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时移世易,如今,电脑随处可见、智能手机人手一部,公众对网吧的需求大大减少,网吧的安全隐患以及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也大为减弱,加之传统网吧经营压力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放开网吧审批限制,强化市场竞争与行业自治,推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适逢其时。
但是,网吧的安全隐患以及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虽大为减弱,这并不表示上述二者已基本消除。尤其就后者而言,在广大的县级城市及农村,青少年或者学龄儿童网吧消费仍然相当频繁,网吧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影响仍然广泛存在,政府对网吧的监管压力仍然相当大,而前置审批的“松绑”所带来的则是后期监管工作的增大。再者,网吧可兼营竞技娱乐项目也加深了政府监管的难度。所以,可以说,网吧审批放开与推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是对政府监管能力的考验。
首先,网吧审批放开要求政府监管工作的进一步细化。传统政府的监管主要通过“堵”与“查”展开。所谓“堵”,就是利用严格的前置审批形成营业壁垒,阻止安全隐患较大、管理不便的经营者入场,以减小监管压力。所谓“查”则主要是针对不具备准入资格的“黑网吧”而言,一查了之。而放松营业审批后,“黑网吧”洗白,“堵”既失去了效用,“查”也失去了对象,政府就不得不将监管放在对网吧日常经营上,放在对网吧常态经营的管理上,就不得不细化监管流程,优化管理方法。
其次,网吧审批放开要求政府将监管工作的重心从设置行业壁垒向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转变。原来的管理政策严格的前置审批固然设置了较高的准入壁垒,然而,这恰恰导致了许多“黑网吧”的诞生,这些“黑网吧”的存在扰乱了合法经营者的正常经营秩序,客观上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是对合法经营者的不公平。此次管理政策的调整通过将“黑网吧”洗白,将之前准入壁垒之外的非法经营者纳入政府监管的视野,这就要求政府以更加积极的监管为他们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营环境,保护合法、优秀的经营者,实现优胜劣汰。
再次,推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要求政府监管更积极、有为。传统网吧的营业范围相对比较狭窄,政府的监管也相对比较单一。而允许网吧兼营竞技娱乐项目,推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无疑加大了政府监管的压力,加深了政府监管的复杂程度,尤其需要政府以更积极、有为的工作引导行业转型升级、规范新的网吧营业行为,而这种更积极、有为的监管必须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这尤其考验政府的管理能力。
“窥一斑而见全豹”,放开网吧审批事虽小,但它是政府转变治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减少行政审批、弱化前置审批、强化市场机制,本届政府社会管理方式的调整对政府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验着政府监管与治理能力。
文/岳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