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太资本 那小川
P2P平台的分类逻辑
P2P平台由2个部分组成,即资金端与资产端。所谓资金端,指的就是平台的流量端,即如何募集资金。而资产端,则是我们所知道的各种“宝”背后的实质,是如何使用资金投资的问题。
一个平台资金端和资产端的获取,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这两种途径也可以结合。
而资产端的获取,可以进一步分为2C资产和2B资产。也就是说,债务可以来自于个人或小微企业,也可以来自于大企业的供应链金融。
此外,还有专门的流量入口(不做资产),也有专门开发资产供给其他P2P平台的产品,如爱学贷等。
P2P平台的分类
根据以上逻辑,可以将既存的P2P平台,按照资产端和资金端的来源,分为15类,如下表:
分成15类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有5个类别目前还没有找到特别典型的企业。
除了没有资金也没有资产端的类别是自明的以外,线下获取流量(资金)的特例是浙金网。而实际上线上获取2B资产的良好案例也较少,东方融资网是类似2B的融360,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红枫金融则是既通过P2P吸资金,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获客。
基于P2P平台分类的考察
针对这10种模式,我们可以结合案例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从资金端来看,随着当今P2P行业的发展,做流量入口的平台还是一笔躺着就能赚钱的生意吗?
挖财和铜板街,是最典型的流量(通道)型生意,一边吸流量,再将流量导给其他资产端。他们有出色的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是典型的互联网产品。
然而,最近挖财和铜板街都开始感受到流量成本随着用户数的增加,不降反升,中间可以赚取的利差越来越薄。目前典型的P2P平台的流量成本,在200-600元/投资用户的水平。最新上市的宜人贷,招股说明书中该数据达到了800。尽管挖财和铜板街目前肯定远低于600的水平,但目前理财入口的投资用户的获取成本是随着规模扩大而增大的。
P2P平台刚起步时,由于优质的资产还没有出现,流量入口的作用非常巨大。而目前风险较低而回报很高的供应链金融、新车过桥贷款等资产纷纷涌现,手握优质资产的平台严重挤压了流量入口的生存空间。2015年11月24日,最新的APP Store财务类别的免费下载榜上,挖财/铜板街和做新车过桥贷款资产的钱保姆已经排名相差无几了。
由于自己不掌握资产,感受到了压力的挖财也尝试转型,一方面寻找合适的资产方进行深度绑定,另一方面学习拍拍贷模式,开始尝试线上放贷(即创造资产)。对于擅长做互联网产品而相对不擅长做线下布局的挖财来说,这似乎是个非常合理的选择。
但线上放贷的中国版Lending Club,真的那么美吗?
通过笔者多方取证,目前成熟的线上借贷平台的借贷人获取成本,高达400-800元/人(对于初创期的小平台,由于没有市场投入,会远低于这个数)。而对于线上放贷来说,由于风控没有线下好做,加上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往往单笔借款额在2000-5000之间,再高也不会超过1万。
这意味着,线上放贷每获取一个用户,花掉800的同时,这位用户只借了区区的5000元,在这种情况下,盈利该是多么渺茫的事情!这还没有考虑平台自己线上吸资金的成本。
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假设平台获取一位借款5000元买肾6S的用户,分期12个月,年化24%的利率放贷,平台的收入是473*12=5674元。即平台如果要有毛利,借款用户和投资人的综合获取成本必须至少低于5674-5000=674元。这一点,现在的大平台是否能达成,还是个未知数。因此,线下获取流量的可行性是值得思考的。
关于流量获取边际成本增加的可能解释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获客边际成本增加,最主要原因在于做的是“增量”市场。也就是因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本身还没有完全成熟、渗透,企业担负了从线下理财渠道抢用户,教育用户的职责。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APP而言,存在2个极端。一是微信、360手机助手这一种几乎完全不需要买流量的应用。二是类似游戏这种,单月市场费投放甚至可能上亿,但寿命只有1-2年的APP。
要解释不同APP吸引流量的特性,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考虑。
维度一:存量市场VS增量市场
对于微信,安卓应用市场而言,目前做的完全是存量市场,用户无非是在不同的几家供应商里选择一家,几乎不存在着“拉新”的工作。这是因为用户的教育阶段已经完成,目前如果做一个调查,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和微信的普及率,应用市场的普及率几乎相等。整体而言,存量市场获取流量不大需要靠买量,自然流量获取成本较低。对于存量市场而言,最终用户的忠诚度会很高,可以形成垄断或者寡头的格局。
而游戏,可以认为做的主要是增量市场。尽管存在着从类似游戏拉用户的行为,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游戏和游戏之间不构成冲突,这也导致游戏的用户获取成本较高。而且由于不是存量市场,最终游戏无法形成垄断,用户总会不断的去玩新的游戏,这就导致了游戏的寿命周期往往不长。
分析:互联网金融行业在高速增长,但距离普及还相当遥远。可以想象挖财/铜板街目前做的主要是增量市场,买来的用户应该绝大多数是互联网金融的新用户,而不是从对手那里挖来的老用户,这里面隐含了巨大的教育市场费用。最终,互联网理财入口也会成为存量市场,成为一个很普及的工具,但目前还远远没有到达那一步(可以类比微信,应用市场格局定下来之前的移动互联网)。
维度二:是否刚需
微信,应用市场,对于几乎所有智能机用户,均是刚需。而游戏则不同,属于更上一个层次的追求。相比起刚需的应用,非刚需的应用获取用户的成本会更高。
分析:可以想象的是,最终智能手机用户,一定会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有理财需求。而这批人最终也会固定使用1-2个综合理财入口服务。对于他们而言,理财是刚需。但正如以上所说,目前市场的阶段还在“教育用户”,即使是刚需的工具,目前获取用户的成本也还居高不下。但可以期待,未来当流量入口格局已定,大部分潜在用户都被转化完毕以后,流量获取成本就会急剧下降。
维度三:是否有网络效应
微信,相比起手机应用市场,由于存在着巨大的网络效应(人越多,粘性越大),自然马太效应显著,一家独大。而安卓应用分发市场,则有数家巨头寡占。
分析:对于理财应用来说,网络效应不如社交应用明显,但可以是未来挖掘的一个点。比如挖财和网贷天眼,就在全力打造用户社区,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用户留存,也同时降低新用户获取成本。综合而言,未来理财应用会是一个类似安卓应用市场的格局。
综上所述,目前导致理财应用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我认为还是在于市场未成熟。根据网贷天眼的测算,目前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理财用户,人数不超过200万。而潜在的用户群体,则可能可以达到数千万以上。在这数千万用户都开始线上理财之前,流量边际成本增加还会持续。但是流量入口作为一个生意,如果类比安卓的应用分发平台,也许能看到未来几年后的格局。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