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界最后一个明星最近的日子有些艰难。
10 月底,运动相机品牌 GoPro 公布了自己在今年第三季度的销售数字,尽管营收比去年同期上涨了 43%,但这个成绩并没有达到此前分析师的预期,随后 GoPro 股价应声下跌 18%,市值缩水近一半。
在这之前,今年 7 月刚发布的旗舰产品,400 美元的 Hero 4 因为卖的不好,定价被迫下调 100 美元。
看上去,靠运动这个卖点发掘相机的新市场也碰到了天花板。
运动相机远不是第一个碰到天花板的相机生意。发明了第一款数码相机的柯达在 2013 年破产,两大专业级相机巨头佳能和尼康的销售也惨淡了好些年。
当你登上最大的专业照片用户分享社区 Flickr,目前最受欢迎的 5 部相机依次分别是:iPhone 6、iPhone 5s、Galaxy S5、iPhone 5、iphone 6 Plus。它们全部是智能手机。
Fliker 上最受欢迎的 5 款相机,全部是手机
谈到拍照,智能手机而非相机才是大多数人想到的第一个东西。
不过其它公司也没有放弃,过去几年里,手机以外的相机生意多了许多尝试。最近撞上瓶颈的 GoPro 只是其中一例。光场相机、智能眼镜、拍照的手表……甚至民用无人机本质上做得都是拍摄器材而已。
现在,手机以外的相机公司们,过的怎么样了?
卡片机已经和我们说再见了
花几百上千元买个卡片机揣在口袋里?这事情听起来很像 2007 年。
早在 2008 年,每年卖出最多数码拍摄设备的公司就已经是手机厂商诺基亚。在 2010 年后,“全球最大相机公司”这个名号转而落在苹果或者三星身上,但从那时起就没有佳能或者尼康的份了。
2009-2014 年卡片式数码相机出货量(单位:百万部)
到 2014 年,全球销售的卡片机只有 6900 万台,只有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 5.3%。而 24 小时携带、永远联网的智能手机,让卡片相机听起来更落后了几分。尽管纯粹像素数字没能比得上卡片相机,但有了手机后期的软件修正和防抖,拍摄效果好于卡片相机也变成常事。
不仅是纯粹拍摄质量上的提升,手机上那些海量的图片分享服务才是杀手锏:iphone 4 在图片社区 Flickr 的照片量赶上单反 D90,已经是 2009-2010 年的事情了,而阅后即焚应用 Snapchat 现在每天分享图片数量就能达到 7 亿张。
为了拯救数码相机,几乎所有相机公司都推出了可以 WiFi 联网或者连手机上传照片的功能。甚至还有 Eye-Fi 之类的公司,将 WiFi 装进了存储卡。但你在外拍照,相机还没连上 Wi-Fi,同伴手机拍出来的照片已经 P 好,上了朋友圈等着点赞了。
专业相机的日子也不好过,包括被誉为行业救星的微单
尽管手机早已成为最普及的相机,但每当有不知趣的摄影师将 iphone 和单反放在一起比的时候,依然会招来成打的刻薄评论。
今天的手机还没单反或者微单的镜头重,单纯论拍照质量,手机摄像头还只是“光学菜鸟”。但随着差距缩小,曾经挂着长枪短炮出去旅行的非专业用户确实少了买一部专业相机的理由。
2013 到 2015 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
根据日本相机工业协会的报告,单反相机在 2014 年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 19.2%。保守的相机厂商还没有走出自己的传统怪圈,依然在玩感光器的佳能、改进镜头的尼康、钻研算法的奥林巴斯,无论怎样在技术方面进行提升,也还是抵不过快速的市场萎缩。
而曾经被认为可以让专业相机恢复增长的微单销量也有轻微下跌,经过好几年的发展,微单的技术尽管日渐成熟,但创新不多。
第一个找到相机业务差异化的 GoPro,起码曾经红过
在专业相机越来越无聊,而手机摄像头越做越好之外,GoPro 这种小众的运动相机却找到了自己差异化的路子。
它本来只是在 2000 年互联网泡沫中失业的工程师尼古拉斯·伍德曼(Nicholas Woodman)给自己做的玩具,一部用来拍摄冲浪短片的防水相机。
而 GoPro 在 2006 年推出第一款相机 Hero 也简陋的很,火柴盒大小的相机,只能拍 10 秒的录像,没有取景框,还要卖 200 美元。当年,GoPro 只是受到一些小众的极限运动爱好者欢迎,他们 2006 年当年的营业额也只有 80 万美元。
GoPro 真正红起来,还是在 2010 年之后。当时他们在 YouTube 上开设频道后,定期更新一些极限运动视频。尽管这些视频后期编辑的痕迹都很重,但这些让人血脉喷张的极限运动视频却起到了十分不错的传播效果,营收额也连年看涨,到 2014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GoPro 的年出货量已经达到了 690 万台,已经占据了运动相机 94% 的市场份额。在 4 年前,这个数字还是 20 万。
不过,事情最近有了些变化,GoPro 连续两个季度的营收都低于市场分析师的预期。而不久前,尼克·伍德曼也承认新款的方形相机 Hero 4 Session 的销售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因为价格定太高了。
Hero4 Session 的定价是一次失误。GoPro 没有沿用以往的砖块造型,而把新相机做成了正方体的外形,从性能、配置和售价来看还不如自家的高端系列,价格却是和高端的相机相同的 400 美元,结果卖不动,只好主动降价,而对于 GoPro 相机市场大小的质疑也随之而来。
而 GoPro 公司现在宣传最多的未来还不是相机,而已希望能成为一家内容平台,用自家相机拍摄的高质量的视频内容赚钱,尽管至今还没有见到成果。
运动相机 2010-2015 年销量趋势
但 GoPro 更重要的意义是开启了一个新的市场。2014 年,GoPro 相机的出货量达到了 690 万,4 年前这个数字还是 20 万。而更可怕的是,各家的运动相机也开始涌入市场,除了像当年 GoPro 那样的初创公司之外,传统领域的索尼,柯达,甚至宝丽来都推出了小型的运动相机产品。
从综艺节目到名山大川,可能都是无人机拍的
GoPro 因为视角独特而流行起来,无人机也是这样。虽然能勘测地形、喷洒农药、也能送货,但有数据表明,有 41% 的无人机被用作航拍。
无人机的“上帝视角”提供了独特且稳定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传统的摇臂或直升机,用无人机拍摄省钱多了。
《好奇心日报》曾经了解到,无人机电影拍摄的日租金区间大约在 4500 到 8000 美元,而一支直升机拍摄团队一天就要花上 15000 到 20000 美元。再加上效率的提高,租用无人机团队可以为电影制作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还没包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成本,比如管制以及驾驶员的训练。虽然美国政府要准备立法让无人机持有者登记,中国的一些城市也限制飞行空间,但相比于直升机,无人机受到的限制已经小的多了。
所以无人机在摄影领域火了。2014 年索契冬奥会的滑板和高台速降的比赛就是使用无人机直播,红极一时的《权力的游戏》就曾使用无人机拍摄。你也一定记得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里被熊孩子追着跑的无人机。
高盛的分析师说,无人机已经是一个 14 亿美元的市场,两年后这个规模还会攀升到 50 亿。其中大疆是赚的最多的,它在美国的已注册无人机中占比 42%。创办于 2006 年的大疆,成立三年之后业绩增长 80 倍。到 2014 年年底,大疆一年的营收已经达到 5 亿美元。
更多的公司也盯着这块肥硕的市场,索尼也在前不久和别人合资了一家无人机公司,提供他们(唯一的)优势技术——图像传感器。高通也在今年推出了“骁龙飞行平台”,想要做无人机的芯片供应商。
其他的新鲜尝试都没有成功
除了无人机和运动相机,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相机,在努力的改造着没什么吸引力的传统相机。
Lytro 光场相机
先拍照后对焦这事听起来特别酷炫,Lytro 这家公司的确做出了这样的相机。它用了“光场技术”,相机在拍照的时候就把焦距范围内所有光学信息都记录在内了,你能事后选择焦点。Lytro 的技术在 2011 年曝光时曾经被众多媒体和摄影爱好者们追捧。
但它太贵了:第二代产品卖到了 1599 美元,更为关键的是,事后对焦并没有激发更多的需求。今年 2 月这家公司裁了员,转型去做虚拟现实了。
Lifeloging 是另一个拍照的概念,它专门针对那些喜欢记录和量化自我的人,让你把迷你相机别在身上,24 小时不停歇的记录自己的生活。
Memto 相机
2012 年开始众筹的 Memto 是其中一款 Lifeloging 概念的产品,它是一个 iPod Shuffle 大小的相机,有 8G 的闪存,内置的电池能让它拍摄 2 天。和它的同类产品一样,Memto 没有开关,夹上衣服它就以一分钟两张的速度拍照,取下来就会自动停止。
和 Google Glass 一样,Lifeloging 相机并没有让人看到什么实际的价值,还面临着泄露隐私以及窥测别人隐私的争议。到现在,这仍然是个小众市场。
至于更多奇怪的相机比如水管状的 HTC Re、迷你相机 Cube 就不用多说了,如果它们能火起来,你早就在大街小巷看到它们的身影了。
宝丽来 Cube 运动相机
从艺术到工具,摄影的定义已经被改变
尽管手机以外的消费相机沦为小众,但拍摄这件事反倒是更加普及了。
一方面,能拍照的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了你身体的一部分,Instagram 上每天有超过 5000 万张图片被分享,Snapchat 更是达到了每天新增 7 亿张。
此外,每年 13 亿部智能手机的旺盛需求,推动了成像元件的不断演进和成本降低。今天,记录你身边一切的不只有需要操控的相机和手机,它可以是永远开启的行车记录仪、家庭摄像头、大楼里的监控器,或者是警察胸前的随身摄像头。
甚至查看照片也从完全由人完成,变成一个计算机参与的过程。当售价不过千元的 Google Nest Cam摄像头就能借助远方的服务器自动勾勒出自己“看到”的人类时,你知道拍摄的定义已经被改变。
摄影的门槛被不断拉低,它也正从一门考究的艺术,变成全民普及的生活乐趣,以及家庭和公共社会的一种需求。
与之对应的是,相机也从小众的、高端的机械,演变成大众消遣的常用设备比如手机,甚至变成家用的日常工具、大街上的公共基础设施。
随之而来的是海量的图像信息,当你迫不及待的拍下偶遇的美妙景色,也有无数个相机在对准你,它们可能是别人的手机,也可能是某个隐蔽的监控器。
无时无刻的拍与被拍里,你还会在乎手里拿的是不是数码相机吗?
本文来源:好奇心日报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