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东楼
今天刚刚听说海淀区政府决定将中关村创业大街将有原来的220米直接延长至7.2公里,打造成为创业创新的资源集聚区支持创业创新。东楼不妨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中关村创业大街与美国硅谷差了什么?
首先,从海淀区政府的鼓励创业创新的出发点来看,无疑是很好的,而且从地缘上看,这条南起白石桥,北至清华大学西门的创业大街,很像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南部的“硅谷”,最大的一个相似点是同样都是高校汇聚,这条新的创业大街上沿途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七所全国性重点大学,而硅谷则有斯坦福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圣何塞州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西海岸校区等。也许基于此,海淀区政府可能也刻意将中关村打造成为中国版的“硅谷”。
不过,虽然中关村跟美国硅谷一样如今都是创业者的集聚地。但是其形成原因和环境却截然不同。硅谷的兴起由于旧金山湾区在很早就是美国海军的研发基地,因此有早期无线电和军事技术的基础背景,而斯坦福大学将广袤的闲置用地开辟成为工业园允许高技术公司租用其地作为办公用地推动了硅谷的形成,此外风险资本的扎堆吸引了众多的创业者。而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形成,最早可能要归功于两个咖啡馆。一个是车库咖啡,一个是3w咖啡馆,这两大咖啡馆称为中关村码农和创业青年的聚集地之后,继而吸引了众多寻找创业项目的投资人的光顾,而后通过这两大咖啡馆借助于的投资人和沙龙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创业者,继而形成了初期的创业大街。而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关村图书大街随后正式演变成为了中关村创业大街,然后吸引了众多的投资机构的进驻,继而形成了如今创业者扎堆的繁华景象。
这里可以看到,中关村与美国硅谷的形成过程还是有巨大差异的,美国硅谷是由科技基础、低廉的办公用地和风险投资扎堆而成形,而中关村创业大街则由于创业和投资人的中介服务发达而远近闻名。对比美国硅谷,尽管中关村一带有无数的高校在旁,但并未从中收获更多的创新基因。
中关村创业大街延长7公里的三个隐忧
另一方面,中关村创业大街之所以能够直接延长7公里,这很可能与国家总理李克强在今年5月份的一次走访视察密切相关。就在这一次视察之后,短短220米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俨然已经成为北京市一个新的旅游景区。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媒体人到了北京,都不忘了到创业圣地中关村创业大街膜拜一番,感受一下当前最为火热的互联网创业浪潮。在这条短短220米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林立着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创业服务机构以及创业基金根据地。如果这条中关村创业大街真的成为海淀区政府设计中的创业繁荣一条街,那么伴随而来的可能还将有三个隐忧:
第一,创业浮夸风更盛,盲目创业者将更多。如今互联网创业已经出现了浮夸风,之前就有各种融资造假曝光,而这次海淀政府对于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升级,很可能让更多的普通人看到创业致富的“商机”,大量机会主义者将不管不顾的加入到创业大军当中。而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所有都适合创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创业者失败几率将更大,创业成功故事只属于少数人,绝大多数的创业者可能都会将最美好的年华浪费自己的对于未来创业成功的幻想过程中,而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陪伴家人的时间,终日奔波在写ppt、演讲和找投资人的路上。
第二,或带动周边高校学生的产生浮躁创业风气。目前来看,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号召下,很多年轻人已经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创业浪潮当中去了,而这次将整条7公里的中关村大街改名于创业大街,未来很可能更多的创业孵化器进驻其中,甚至这条大街上的沿途院校也有可能会响应创业号召成立创业孵化器,继而会让很多大学生主动或被动的加入到这场浩浩荡荡的创业浪潮当中,而这可能在院校当中同样形成浮躁创业风气,会让沿途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无心恋学和认真做科研。
第三,创业资源集聚在一条街,或致中关村交通更加拥堵。中关村地区本来就是一个交通异常拥堵的地区,而这一次创业大街的延长之后,政府必然会鼓励更多的孵化器和投资机构的进驻,资源的集聚将会让更多的创业者更是蜂拥而至,这很可能使得中关村大街一带比以往更加拥堵,甚至可能将成为路经这条大街的上班族们的“噩梦”。
总体而言,单纯将中关村创业大街延长7公里,虽然改变了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范围,但却没有从真正根本上解决了创业创新的源泉问题,因此象征意义可能要大过实际意义。而如果真的像要打造成为类似硅谷那样的创业圣地,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从创新的源头寻找,或者更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鼓励高校师生进行高新技术的研发,并通过产研结合真正带动创业浪潮的爆发,那时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可能才真正能够与美国的硅谷进行比肩。
注: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网易科技立场。
《易语中的》为网易科技旗下重点打造的专栏作者平台,欢迎投稿!投稿通道:tougao@service.netease.com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