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一个叫“豌豆荚一览”的应用在AppStore上线。打开以后,就会看到一条由媒体新闻、在线百科文章、图片集乃至视频组成的时间线。
一览看上去就像是又一个新闻聚合阅读器。特别之处在于它来自豌豆荚——一个从手机管理工具起步,跻身中国主要Android应用商店的6岁创业公司。
此外,一览还是豌豆荚自商店以后最重要的产品,这一点从它内测时所用的名字“豌豆荚探索版”便可知一二。
“像我手机上面就装了不少打开频率不是特别高,但又不舍得删掉的应用。正好我们有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上月底,豌豆荚CEO王俊煜在公司的一间会议室里对《好奇心日报》记者解释了一览这个产品的由来。
在这位夏天刚满30岁的创业者看来,“一览”可以解决你装了太多应用,但又懒得一个个打开看的问题。
在PC时代,Google、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可以很好地帮用户找到所有网站的信息。但智能手机普及导致手机应用逐渐取代网页,成为大多数人每天看的最多的东西。但应用是相对封闭的,用户只有打开应用以后,才知道里面有什么新东西。
而王俊煜所说的技术,便是抓取所有应用的内容,然后聚合到一览这个入口里。不管你手机上是否下载了那些应用,都会在一览里显示出来。
一览里抓取的应用内容
目前已经有像URX、Deeplink.me和Branch Metrics等诸多创业公司在做这件事了。而Google和苹果也都在自己今年发布的新操作系统中集成了相似的功能。比如你装了《好奇心日报》的应用,在iOS自带的Spotlight搜索页面输入“苹果”、“专车”之类的关键词,便能搜索到里面的文章。
索引应用内的信息听上去和Google的使命——“组织全世界的信息,令人人皆可用”倒是十分相似。作为前Google中国的员工,王俊煜设想的一览也和Google一样,要做一个信息的入口。
不同的是,豌豆荚并不想用一个搜索框让你被动的搜索信息。相反,一览就像普通新闻阅读应用一样,直接将内容列在用户面前。
根据王俊煜的说法,一览在公司内部还有一个名字叫“十分”:期望用户每天用10分钟,将自己不常打开的应用里的东西都看一遍。
为了这个让你每天看10分钟的应用,王俊煜本人带着一个十来人的团队开始开发。到今年春节时,一览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粗糙的版本,并作为一个板块放进了豌豆荚的Android应用进行测试。不过最终王俊煜觉得两个产品并不适合并在一起,最终一览在Android上也成为单独的应用。
在近400人的豌豆荚,一览只是一个小团队。规模上和它的一个小工具——Snap锁屏差不多。
“我一个比较大的体会,就是在产品的研发上人多不一定能有用,人少战斗力反而强。”王俊煜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
靠着这么一个团队,豌豆荚完成了一览的全部研发和运营的工作,而且每周还要接入15个新应用的内容。
至于为什么是15个,王俊煜向《好奇心日报》解释说:“市场上有好内容的应用估计在2000-3000个,当时我们有一个目标是1-2年内把它接完,现在已经有快400个应用,除了一下是这么得出来的。”
在阅读上,一览和其它新闻阅读应用看上去没有太大差别
虽然豌豆荚是靠Android系统起家,但这次一览的iOS版却是和Android版同步推出。而参与iOS版开发的,据王俊煜称,也只有“一个半人”:一位工程师和一位需要负责其它项目的产品经理。
低投入同样体现在一览的推广上。尽管去年刚拿了1亿多美元投资,但上线至今,豌豆荚仅联合媒体做过一轮规模不大的推广。你不会在电视、地铁上看到它的广告。
从正式发布已过去了2个月多月,一览Android版在豌豆荚商店显示的下载量只有16万,在苹果应用商店里的排名也不高。
之所以如此保守,王俊煜称是因为豌豆荚还在寻找一览的具体用法。他们发现不同的用户使用一览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人将之专门当做应用推荐,来下载应用;有人则只是浏览标题,还有人则用它来搜索内容。
一览团队为此也要不断进行调整。比如先前他们就为不同的信息源总共定制了20多种模板,在上面花了很多功夫,最后却减少到了4种。
为什么是豌豆荚?
这已不是豌豆荚第一次索引应用中的内容。早在2013年9月,豌豆荚就以视频服务应用为对象,推出了视频搜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直接打开对应的视频应用播放。它还专门推出过一个iOS应用,但不久便冷了下来。
视频搜索曾经是豌豆荚设想的“打造用户查找内容的第一入口”。但实际使用中,大部分视频内容都集中在腾讯、搜狐、爱奇艺等少数几个平台,豌豆荚所做的索引并没有解决太大的问题。
所以此后在豌豆荚在做音乐推荐应用MusicX时,就已经从搜索引擎转向了根据情境,用算法推荐的模式。而对于最新的视频应用开眼,甚至用了更为简单的办法———直接用人工精选的方式推荐小视频。
而这一次的一览,相比之前的产品,无疑是野心最大的一个。它包括了所有类型的内容。像Instgram上的图片、《好奇心日报》的文章,连开眼中的视频都被搬了进去。
由于在手机应用中,内容并不能像网页里那样有效的跳转和数据的共享,以至于各个应用就像一个个孤岛。像一览这样,能够帮助用户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并帮助应用获得更多曝光的服务一定有其存在价值。
但它为其它应用提供的价值还是有限的。虽然在一览中也有突出这些应用的品牌,并提供下载链接,甚至连广告也会保留;但由于一览会将收录的内容以全文展示,所以用户并不是必须得去下载应用。
此外一览事前不会获得对方允许,直接抓取第三方应用的内容,直到收到内容方的提醒,才会停止收录。
据王俊煜宣称,这是“跟随搜索引擎的做法”。但毕竟搜索引擎不会截取网站的访问流量,难保未来不会遇到版权问题。
但一览能成为豌豆荚的未来么?
豌豆荚开始做Android,已是2009年的事了。不管是作为Android手机管理工具,还是应用市场,那时候,国内进入这个前景未知领域的公司还不多。
但今日的Android生态圈日益成熟,不仅有像腾讯、百度、360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加入其中,各个手机厂商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应用商店。
早期的豌豆荚手机精灵
这些手机厂商自己的商店有天然优势,它们预装在手机上,使用更为便捷。且用户选择一个手机品牌也代表了对这个品牌产品的信任——包括它的商店。
据易观智库对2015年上半年国内应用市场的统计,目前应用市场中,月活跃用户中覆盖率的排行榜的前四位已基本被小米、华为、OPPO、联想这几家锁定。
譬如小米应用商店,据其联合创始人洪峰在个人微博透露,仅至去年10月,其应用累计下载量就突破了100亿,2014年前10个月向开发者的分成就达到了3.64亿元。如果按当初1:1的收入比例计算,小米在其中的收入也算相当可观。
王俊煜向《好奇心日报》表示,在应用数量上,豌豆荚相较手机厂商的商店依然具备优势。“稍微要求高一点,用户就会发现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不够用。这也使得很多手机厂商自己做了应用商店后,回头又找我们合作,看中的就是我们的技术积累。”
豌豆荚列出的技术合作伙伴包括小米、OPPO、魅族、锤子等。
但游戏分成和广告才是应用商店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这些最赚钱的,手机厂商都会抓在自己手上。
小米仅游戏便可以带来每月上亿的流水,OPPO、联想、华为等手机厂商也在去年宣布组成硬核联盟,联手争取手机游戏发行机会。
从今年开始,小米、魅族等手机厂商也已经开始出售商店内的广告位。甚至连小米的新闻合作伙伴一点资讯都将广告位交给小米一并发售。
像豌豆荚一样的独立商店,如今只剩一些巨头:依靠搜索获取用户的百度;靠微信获取用户的腾讯应用宝;以及靠手机助手获取用户的360。豌豆荚面对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了。
这家年轻的公司从创立之初便专注于一般认为只有硬件或者系统厂商才能做好的事。2009年推出的管理工具可以认为是Android的iTunes,之后的应用商店则希望成为国内版的GooglePlay。
但每一次,豌豆荚都更早地进入市场、在巨头们反应过来之前获取大量用户。自2009年以来,豌豆荚的团队规模已从刚成立的十余个人,成长为今天的400多人,到去年3月的最新一轮融资,豌豆荚的估值据称已经超过10亿美元。
像之前每一次的选择一样,一览最终也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不论一览的未来是一个阅读产品,还是应用搜索的入口。这一次,一览能让“索引应用信息”成为豌豆荚的未来么?
本文来源:好奇心日报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