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Google地图服务Google Maps诞生的第10个年头。
“地图不仅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重建,还是窥视人类欲望和想象的窗口。”在书作《地图的历史》中,作者Simon GarfIEld曾经写过这样一个观点。
地图每一次大变,都体现着人类生活方式的大变。最开始,穴居者们为了记住位置,在石头上的简要地标;公元前4世纪中国青铜板上的《兆域图》上南下北记载着阴间阳界;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野心向世界扩张的人们便有了航海图和藏宝图;再后来,就有了经度纬度的纸质地图……
Google Maps,以及追随它而来的苹果地图、Here、高德地图等同类服务是地图的又一次变革,从复制纸质地图体验的简单浏览工具变成连接每个人与周遭服务的标准化工具。一起回顾一下过去10年发生了什么。
数字地图免费了,10年前的数字地图是什么样
如果现在让你下载一个付费的地图服务,恐怕你不一定愿意。但在地图服务发展早期,这些地图服务都是收费的。
国内早有付费的地图服务。例如上图这款《中国电子地图2007》的PC端软件,每次用户下载更新,还需要支付10元的更新费用。2007年,Nokia在收购地图数据提供商Navteq之后推出了Nokia OVI地图,可以用在诺基亚的几款手机上,但价格高的吓人,年费在300美元左右,如果没有提前下好离线导航包,那么GPRS的流量费用还需要用户自己支付。Google Maps尽管免费,但由于当时的GPRS的流量资费高(5分钱/KB),按照导航一次花费8-10M流量来计算,费用最高可以达到512人民币。
但现在回看,Google Maps在当时做对了不少决定:一直免费;手机版本和PC版本同步研发;还支持不同平台的手机,例如塞班、黑莓,还支持Java。后来随着TeleAtlas和Navteq等大型的地图数据提供商悉数被收购,2007年开始,Google就开始采集地图数据,自主开发带有实际路况的地图。而隐私争议颇多的“街景车”项目、以及与iphone合作成为其预装的地图服务,也让Google地图的用户量在2年内有巨大的提升,根据ReCode报道中的数据,Google在2007年年底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地图服务提供商。
也许迫于竞争和扩大用户群的压力,诺基亚的OVI地图在2010年终于可以免费下载(尽管部分机型的用户还是要收取10欧元/年的导航费用)。现在,地图免费概念已经根植于消费者脑海中了。
你的手机里再也离不开地图应用,因为地理位置信息已经成为基础
Google Maps本来只是Google众多试验项目。对于在早期内置的Google Maps的iphone和诺基亚手机来说,地图就是他们手机的差异化标签。
然而经过了10年,Google Maps本身以及其他地图应用,早就已经变成了手机中必须安装的软件服务,Google原生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就一直默认安装Google Maps。现在的智能手机,地图一定是第一批常用应用(无论是出厂自带还是用户后期安装),而这些地图则来自互联网公司,例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搜狐的搜狗地图。
根据CNNIC 2014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国内有5.18亿手机用户手机,而手机的地图用户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达46.9%,同比增长了11.5%。有将近一半的手机用户中安装了地图类应用。
2008年开始, Google为商家提供了地图的API接口,让商家可以将数据接入地图当中。而随着Google Maps的服务越变越复杂,地图不只是单独的应用,也像通讯录、通知中心一样变成为其它应用服务的基础服务。
因为地理位置也是广告主最希望获知的维度之一,也就成了开发者最常获得的权限。根据DCCI 2014年公布的数据,有63.8%的Android应用会申请获得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位于各种权限之首。
导航仪从独立的设备变成了一个应用
Google的地图相关服务,包括面向消费者的Google Maps,还有可以用于企业绘制地图获取高清卫星数据的Google Earth。从2007年起,随着Google Maps等免费数字地图服务的兴起并且移植到移动端,某些行业的崩溃就开始了。
首个被摧毁的行业无疑是“便携式导航仪”(PND)。
下图就是GPS导航设备生产公司Garmin在2004年生产的设备GPSMAP®60Cx便携式导航仪。它是一种安装了地图、导航、雷达测速等相关专业导航功能的小手机,可以挂在车内作导航,也可以平时带在身边使用,续航可以达到30小时。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