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关注,也就代表着普通用户产出消息是不多的,转发占据了巨大部分。一是熟人中使用微博的并不多,并不能让人足够想去分享,二是普通用户没有话语权。普通用户产出消息多数是出于吐槽的目的,或者分享给特定的人。微博之前有学习G+添加权限功能,但是对于我周围的人来说,“好友圈微博”仍然是比较稀少的。
人人
这是我忍不住想要唱衰的一个社交网络。很早以前我们会把他称作中国的Facebook,但是现在来看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使用人人用户主要是高中生和大学生,从这个角度看,它以前的名字“校内”还是很恰当的。改名叫校内其实就是因为它想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却不知道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家长都会被拒绝在"好友"的门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人人网就是对于自己教育经历的一个拓展。
使用人人的时候大部分人愿意发声,被转发往往却是“段子手”们才有的待遇,但是至少它的氛围决定了大部分人愿意产出消息,谁都有可能成为那个“段子手”,当然这仍然是被线下的“地位”所决定的。
人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应该内容产出的问题,真正的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并不多,知名学生人物影响也有限,普通用户发布消息的积极性也不算高。身边大量的同学开始用知乎,豆瓣等基于兴趣或者知识的社交网络。
人人的运营也比较混乱,V7版本出现后各种乱七八糟的广告迅速攻占版面,网页端凌乱,移动端臃肿迟缓,用户体验非常糟糕。
当然大部分人仍然在书签里放上一个“人人网”,然后隔一阵子看一看,毕竟很多人只有在人人上才能联系到,但是它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让人忍不住刷上很久的那个人人了。
豆瓣
身边豆瓣的活跃用户并不多,归根到底应该是文艺青年不多。但是很多人都有豆瓣账号,并且有保持更新阅读,影视等方面的记录。
豆瓣近期在移动端上发力,豆列开始被大家广泛认知。于是朋友圈里也出现了一些来自豆瓣的推荐。
豆瓣是个有逼格的网站,连广告都让人讨厌不起来。
知乎
有很多原来在人人上活跃的用户转移到知乎。这些人原来就喜欢谈论一些知识性的东西,到了知乎后有更大的舞台会更愿意表现。
当然身边的人里绝大部分都是纯粹的阅读者,知乎里面有很多看起来很有营养的内容,可以看却写不出。闭嘴确实比抖机灵更适合这个社区里的大部分人。
知乎里的产出者主要是已经工作的有丰富社会经验与学识的人,以金融与互联网业从业者为主。对于学生来说,还有很多被称为“大神”的好友,集中于清北两校,既有竞赛党,也有大学里的学神,这些人也占据了很多周围的人的动态。
总的一点看法
QQ和微信是目前最主要的社交网络,主要是他们能够覆盖足够多地场景。从点对点,点对面,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社交手游到移动支付,轻度办公如PPT讲解传输文件,媒体分享,购物等等等等。
除此之外,微博主要是获取公众的信息,人人主要是延拓教育经历,知乎是基于知识和兴趣的社交,豆瓣是基于兴趣的社交。尽管他们的使用频率可能相对QQ与微信要低上不少,但是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他们更加倾向于获取信息而不是产生信息,这些基于共同点的社交会是更加吸引人的。至少在这些平台上的广告会是更加有价值的。
而对于我们这些用户来说,QQ和微信仍然会是稳定的社交网络,除非出现重要的技术革命导致腾讯落后。其它基于兴趣或者经历的社交网络只是一个时期的产品,当然自然会有后人接着用,但这种流徙的方向毕竟有可能改变。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