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14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杳无音讯长达11年之后,英国的首颗火星着陆器“猎兔犬-2号”近日再次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
▲这是2002年5月制作的一副示意图,展示正在火星表面工作的英国“猎兔犬-2号”探测器。按计划这艘飞船应在2003年的圣诞节当天着陆火星
▲科林·菲林格博士是英国顶尖的行星科学家,猎兔犬-2号探测器研制的团队负责人。去年他由于脑出血去世,至死都没能弄明白他的探测器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这是猎兔犬-2号探测器的模型,大小与一把打开的雨伞相当。这是它在英格兰南部地区接受野外测试时的照片
▲猎兔犬-2号探测器发射前夕,英国流行乐团“污点乐队”成员Dave Rowntree(左)和Alex James(右)与科林·菲林格博士(中间)在一起。污点乐队创作了猎兔犬-2号飞船的呼叫音乐
▲按照设计,猎兔犬-2号原计划着陆在火星的Isidis平原地区并搜寻这里过去或现在存在生命的线索
▲英国科学家使用位于麦克莱斯菲尔德的焦德雷班克洛弗尔望远镜搜寻猎兔犬-2号探测器的信号
英国航天局宣布,它将在本周五发布一项有关命运多舛的猎兔犬-2号着陆器的“最新消息”,引发外界诸多猜测,有推测认为此番英国发布消息,可能暗示该国已经在火星上找到了这艘探测器的下落。
按照公布的资料,此次发布会将会出席的人员名单中包括有当年猎兔犬-2号项目的主管、为猎兔犬-2号探测器选定落区的科学家,以及欧洲空间局的科学主管。这样的人员配置更是让人捉摸不透究竟他们想要公布的是何种消息。顶尖的空间科学家约翰·扎内基(John Zarnecki)教授表示如果真的是找到了这艘失踪多年的探测器,那简直“棒极了”!
猎兔犬-2号探测器是在极度紧张的预算限制下研制出来的,研制团队由英国资深行星科学家科林·菲林格(Colin Pillinger)博士领衔,其设计目标是前往火星搜寻过去或现在生命的踪迹。英国流行乐团“污点乐队”(Blur)创作了这艘探测器的呼叫音乐;而艺术家黛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则绘制了用于探测器相机校准的“测试卡片”。
按计划,猎兔犬-2号探测器将在2003年的圣诞节当天登陆火星,而人们最后一次看到它则是在此之前6天的2003年12月19日,当时这艘价值5000万英镑(约合4.69亿人民币)的着陆器从搭载它的母船——欧空局的“火星快车”飞船上脱离开,朝着火星飞行。
然而地球上的控制中心从未收到它发回的污点乐队音乐。到了2004年1月,英国官方正式承认这艘探测器已经失踪,自那之后猎兔犬-2号着陆器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专家对此次失败的分析认为,猎兔犬-2号很有可能是火星稀薄大气的受害者——由于火星大气太过稀薄,导致猎兔犬-2号在降落时速度过快,未能及时打开降落伞减速,最终重重地撞向了地面。
但当年参与这一项目的科学家们拒绝放弃寻找这艘小小探测器的下落。马克·西蒙斯(Mark Sims)博士是当年猎兔犬-2号的项目主管,也是本周五将要出席长达3小时的新闻发布会的成员之一。在猎兔犬-2号飞船失踪时他曾经这样说过:“我的噩梦便是猎兔犬2号已经在火星表面上,并且正在试图与我们取得联络,但要命的是它的通讯线路坏了。”
另外,来自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器(MRO)“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设备项目组的科学家也将出席发布会。
HiRISE相机设备具有空前的超高分辨率,足以发现位于火星表面的探测器踪迹,此前便已经协助科学家们找到了在上世纪70年代先后着陆到火星表面的两艘海盗探测器的位置。
事实上,HiRISE项目组的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帮助搜寻猎兔犬-2号探测器的下落。
2005年,菲林格教授曾经召开过一次临时新闻发布会,当时他认为一张火星照片上显示火星表面上的一个小点应该就是他失踪的飞船。然而随后由美国宇航局的飞船传回的当地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证明他的判断错了,那并不是他的飞船。一直到他去世,菲林格教授都没能等到任何有关他的飞船下落的消息。去年,菲林格教授因为脑部大出血去世,享年71岁。而在人们对他一生的评价中,猎兔犬-2号被评价为是一次“悲壮的失败”。
昨天,一些顶尖的科学家们猜测,在轨道上开展搜寻工作的飞船可能最终找到了猎兔犬2号着陆器的下落。约翰·扎内基教授曾在英国开放大学任职,也是菲林格教授的同事,他表示:“我不知道他们将要宣布什么样的消息。人们所能想到的大概就是他们可能拍到了这艘探测器的影像。在菲林格教授还健在的时候,他曾经宣称那一个小小的像素就是他的飞船,但我们其他任何人都看不到。因此如果这次他们真的找到了飞船,那可真是太棒了。”
扎内基教授自己也在猎兔犬-2号探测器上有着自己的实验装置——一台小型气象站。他认为,尽管就目前来说,这艘探测器已经绝无可能还在工作了,但任何发现都将能够提供判断当年为何会失败的重要线索。他说:“之所以可以说太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