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海市交委查扣12辆滴滴专车,并明确表态“滴滴专车是黑车,运营不合法”,这也将一直以来关于专车是否为黑车的讨论推向最高潮。网络上的讨论更是铺天盖地,在百度一期名为《滴滴专车们会被扼杀吗》的专题中,有网友留言称:“有市场需求,又能解决就业是好事,我支持”,“互联网让信息变得对称,让供需双方便利对接,这是潮流大势,谁也挡不住”。
有人质疑其游走在政策的灰色地带,有人将其归为“黑车”之列,有人建议取缔专车服务软件,也有人称专车软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出行方式应当鼓励。
纵观中国移动互联市场,O2O模式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热门课题,诸多行业纷纷涉水其中。近期,作为020产物之一、连接人与出行服务的互联网专车被推至舆论风口浪尖,有人讨论诸如滴滴专车、一号专车、优步之类的打车软件冲击了传统出租车业务。
相反,另有网友则表示:“专车价格太高,不正规,出了事找谁?肯定算是黑车”,“在市场没有放开之前必须管制,否则合规企业如何经营?安全问题谁来保障?”。
在反对声中,更多的人将质疑聚焦在了互联网专车服务的安全性上。上海市交通委黄晓勇处长在接受某中央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商务租车名义上与注册公司合作,但其中很多车辆都没有营运执照,在路上如果一旦出现交通事故、磕伤事故的时候,理赔和乘客权益都得不到保障。
易到用车新闻发言人胡绪雷对中国经济网汽车表示,专车在保证乘客安全上并非没有采取相应措施。首先,每辆商务约租车都要通过验车、审核,确定车辆已上全险。其次,会对每位司机的职业历史情况、不良驾驶记录进行调查。第三,乘客下单之后会得到一份人身安全险用来保障乘客的安全。
创新与规范之争
中国经济网汽车记者在实际的专车服务体验中发现,消费者下单之后,滴滴专车、一号专车等App端均会出现一个卫星地图,专车软件后台能够实时跟踪车辆的位置,司机到达起始地点、接上乘客以及将乘客送至目的地,乘客的手机上都会收到相应的短信提示。
“专车和黑车千万不能画上等号。”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车软件内部人士表示,互联网专车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出行方式,新事物势必会跟传统事物有一段时间的磨合,但黑车是一个纯负面的问题。就目前来看专车对于发展整个智能交通和缓解交通压力都是利好的,消费者从中也可以受益。只是现在每个地区对专车的政策尚不统一,导致大家认为专车是所谓的黑车,“如果这样去想的话,所有的创新或者便民的新出行或者生活方式,就会在萌芽阶段被扼杀掉”。
中国经济网汽车记者通过暗访获悉,滴滴专车、一号专车均是通过和私家车主达成合作意向,为私家车主提供一个简单的培训。经过培训之后,私家车主可以安装来自滴滴打车的客户端。之后,这些私家车主可以和出租车主一样接活。一个单子下来,滴滴要抽走其中的20%营业额,剩余80%归私家车主所有。按照双方约定,双方是一周、半个月或者一月结算一次费用,部分专车司机的收入十分可观。
“利用没有营运车辆的私家车进行营利性活动,这和目前国内的相关法规是不相符的,私家车主肯定是违规了”,一位法律咨询人士表示。但事实上,对于互联网专车服务的监管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每个城市的法律法规要求均略微有不同。
比如北京,规定汽车租赁公司不能直接提供代驾服务,也就是说租赁公司不能提供司机,因此专车软件公司跟租赁公司合作,只租赁车辆,之后再去第三号劳务公司聘请司机,这样是完全合规的。比如上海,明文规定,只有所谓的Y牌车辆才能够用于汽车租赁业务,滴滴专车司机被抓的原因也是因为车辆不是Y牌车辆。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