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天下网吧 >> 网吧天下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上太空是一种怎样的心理体验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时间:2014-12-28我来说两句
:上太空是一种怎样的心理体验

对于太空飞行给人类心理带来的影响,我们了解甚少——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了解的一切都暗示着太空飞行对人类心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也许你很熟悉下面这段引文,出自阿波罗14号的宇航员埃德加·米歇尔(Edgar Mitchell)对他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景象的描述:

你会有一种以人为本的即时的全球意识,一种对地球状态的强烈不满,和一种想要就此做些什么的冲动。离开地球来到月球,国际政治看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你想抓住一个政客的后颈,把他拽上250,000英里拽出地球,说:“(别搞鸡毛蒜皮的阴谋了)看那儿,你这王八蛋。”

这种即时的全球意识就是作者、哲学家弗兰克·怀特(Frank White)在他的同名著作《总观效应》中所描述“总观效应”的症状特点。(卡尔·萨根的“暗淡蓝点”演讲("Pale Blue Dot" speech)是对这种效应的另一种描述。)

下面,西德尼·布朗斯通写到了「总观效应」和它的表亲——“隔绝效应”(参见其发表在Co.EXIST上的近作):

总观效应:人类进入太空后感受到的一种高度情绪异常,同时也是人类进步的宇宙迹象。[弗兰克·怀特]在1987年提出这种观念,如今,这一观念成为了商业太空旅游业的精神支柱。1986年7名挑战者号宇航员牺牲之后,怀特在他的专著《总观效应:太空探索和人类进化》中辩驳道,仅有政府预算无法让太空探索实现其真正的潜能。总观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从理论上说团结全人类,为了生存而探索太空。

布朗斯通同不少飞行员、宇航员、历史学家以及航空学专家交流过他们在航空方面的经历,但我们却被梅·杰米森(Mae Jemison)对总观效应的独特的想法所吸引:

梅·杰米森博士是首位到达太空的非裔美国女性宇航员。她在接受航天飞行训练时曾带着《总观效应》一书。这本书曾引起其他宇航员的共鸣,但对她而言却毫无作用。

“在我阅读《总观效应》时,其他宇航员开始谈论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心与这个星球紧密相连。而当我到达太空,我的感受却是我与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连在一起。”她如是说,“我觉得我与宇宙中一切事物有着比过往更加密切的联系,身处地球时,我却常常感到自己同宇宙隔离。我觉得我和星团中的任何微粒一样,有同样的权利存在于太空或宇宙中。我和它一样永恒!

杰米森相信,你在太空中所体会到的一切,将会极大地影响你看待这个宇宙的方式——看待自身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说,她说,总观效应也许只是人类离开赖以生存的地球,所感受到的众多新型宇宙综合症的一种。

“在某种程度上[前往太空]差不多是对你信念的一种罗夏墨迹测验了,对吧?

无论这是一次前往地球大气边缘的一次快速远足,还是一次外太空扩展飞行任务,关于太空飞行的心理效应,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对长达数月的长期隔离的心理效应进行的研究为数不多,研究结果也各执一词。

(上图: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的鱼眼图,远处是地球,是STS-71任务从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拍摄到的图片|拍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以欧洲航天局的火星-500任务为例。六名宇航员之中有四人经历了“行为障碍”和“心理困扰”,这直接导致了宇航员之间的冲突,以及宇航员和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的紧张关系。

火星-500试验是欧洲航天局进行的历时最长的心理隔离试验,长达520天,然而模拟试验的机舱条件让人倍感压力,试验员没有给宇航员蜡烛,这是真实的火星任务将面临的情况。此前,我们已经注意到,未来任务的宇航员需要有优秀的心理素质,接受他们在距离地球家园数百万英里之外的事实,被困在一个很小的舱内,而且不可能离开(除非在火星着陆或者安全返回地球)。

显而易见的是,火星500小组再也没有机会体会总观效应;因为模拟器从未离开地球表面,更不用说地表大气层了。当然,总观效应一方面带来惊奇感,另一方面则是焦虑,身处如此遥远之地,即使再坚强的心也难免受到影响。尽管选择的机会就在眼前,火星-500的组员却从未想过离开模拟器。模拟器不曾离开地球带给组员们的安全感和保障感是不可忽视的。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本文来源地址:http://www.ithome.com/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邮箱:support@txwb.com.,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 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