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天下网吧 >> 网吧天下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42年了:美国为何一直没有重返月球?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时间:2014-12-21我来说两句
:42年了:美国为何一直没有重返月球?

刚刚过去的12月11号是人类最后一次登陆月球42周年纪念日。1972年12月11日,美国阿波罗17号在月球表面着陆。这不仅是人类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也是人类最后一次离开低地球轨道。直到今年前不久的猎户座飞船发射,时隔40多年,美国宇航局终于再次摆出了飞往更遥远空间的姿态。在这样的时刻,回顾40多年前我们是如何登月以及后来我们又为何放弃登月,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阿波罗17号:人类的最后一次登月

阿波罗17号的乘员组包括指令长尤金·塞尔南(Eugene A. Cernan),指令/服务舱驾驶员罗纳德·埃文斯(Ronald E. Evans)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P. SChmitt)。同时,阿波罗17号也是首次在乘员组中包括一名科学家的阿波罗登月任务——哈里森·施密特是一名地质学家。此次飞行的主要科学任务包括“在预先选定的陶拉斯-利特罗(Taurus-Littrow)峡谷地区进行地质考察并取样;布设并开启月面科学实验设备;开展空间飞行实验以及月球轨道和地月转移轨道飞行期间的摄影摄像工作。”

哈里森·施密特于196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此后先后在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以及哈佛大学工作,并在1965年参加宇航员训练。阿波罗17号是他首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他也幸运地成为首位宇航员科学家并抵达月球表面。和他一同前往月球的还有尤金·塞尔南。这是一名航天老兵,此前在1966年搭乘双子星-IX-A飞船进入太空,随后又在1969年5月份执行阿波罗10号飞行任务,担任登月舱驾驶员职位,在那次飞行中他们抵达了距离月球表面仅有90英里(约合145公里)的轨道位置。以下是即将抵达月面时的部分通话内容记录:

04 14 21 43:施密特:准备!距离25英尺,下降速度2英尺,燃料充足,下降速度2英尺,距离10英尺。

04 14 21 58:施密特:着陆!

施密特将“挑战者”号(Challenger)登月舱降落在预定的陶拉斯-利特罗峡谷地区,该地位于澄海地区东南方向,是一片在地质上非常重要的区域。此次任务的规划者们希望这片区域能够提供大量的珍贵信息,从而帮助揭示月球表面的地质历史。着陆之后,宇航员小组便开始了对着陆区月面的观测工作。

04 14 37 05:塞尔南:你知道,我注意到在地球反照和地球阴影下还是很不同的。现在的地球非常明亮,但即便没有地球在这里,你也很难看到星星。噢,看呐,那边那块石头!

04 14 23 28:施密特:真是难以置信,真是难以置信。

在经过数小时的准备工作之后,塞尔南踏上了月球表面:

04 18 31 0:塞尔南:“我正在扶梯上,休斯顿,我马上就将踏上陶拉斯-利特罗的月面。在此我想将阿波罗17号的这第一步献给所有那些让这次任务成为可能的人们。杰克,我已经出来了。噢!我的上帝!真是难以置信!难以置信,太阳底下太亮了。好吧,我们降落在一个非常浅的低洼区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着陆器有些倾斜。但那非常浅,就像一个餐盘。”

两名宇航员释放出月球车,并开始着手在着陆区附近布设月面科学实验设备:一个实验包以及一包炸药,后者用于完成此前一系列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实施的月震研究任务。他们的首次月球车考察之旅取得了大量月球表面岩石样品。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宇航员们又完成了另外两次月面行走,继续在月面上行驶并采集样品。

后来在美国宇航局口述历史项目中,施密特曾经这样对历史学家卡罗尔·巴特勒(Carol Butler)讲述当时他对着陆区的印象:“那是所有阿波罗着陆区中地形最复杂的。那是故意选择的区域。我们拥有三维视野,那些山脉,让我们去取样。你的脚下是月海玄武岩,而在山坡上就可以取到月球高地岩石。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显然非常年轻的火山物质,此前在照片上就被发现过但当时还不是很清楚。不过最后我们在肖特陨坑(Shorty crater)附近取到了那些稍显橘色的特殊月壤。”

站在月球表面的美国宇航员。

阿波罗17号的乘员组:指令长尤金·塞尔南,指令/服务舱驾驶员罗纳德·埃文斯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哈里森·施密特。

驾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行驶。

复杂的着陆区附近月面地形。

宇航员在月面考察。

登月舱和驾驶着月球车的宇航员。

当年美国为何会开展阿波罗登月项目?

阿波罗17号是这一从1963年开始执行的庞大的阿波罗计划的高潮顶点,也是继此前“水星”计划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的又一项雄心勃勃的航天项目。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很快便陷入针锋相对的冷战之中:双方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随后发展到大举开发可以攻击并摧毁远在半个地球之外敌方国土的战略导弹技术。继续发展下去,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制高点终于从大气层来到了低地球轨道,最后一直延伸到了月球——终极的军事制高点。随着这一切的迅速进行,两国都投入巨大资源发展先进火箭技术以及载人航天技术。1961年,苏联抢先将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而当时距离他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本文来源地址:http://www.ithome.com/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邮箱:support@txwb.com.,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 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