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双“十一”将至“剁手党”血拼盲目囤货却用不上,消委会提醒市民理性消费
去年为了抢双“十一”电商促销优惠,市民董女士花费3000多元网购了一批卫浴,但是,今年装修房子时,她才发现,去年买的卫浴与家里的规格不一,这批卫浴成了“废品”,自己不得不再花几千元重新买一套卫浴。
提到去年的网购教训,董女士感叹,“买东西还是不能一时贪便宜,要理性才行啊。”
随着双“十一”的临近,冲动购物、网购中招的市民不乏少数,电商们也纷纷打出促销等噱头吸引消费者。对此,市消委会方面提醒,面对电商促销,市民一定要多一分理性,少一点冲动。
案例一:土豪“剁手党”下单囤积“废品”
在商家的各种促销信息下,不少市民都为心水货物而蠢蠢欲动,更有多个土豪式狂下单的案例。但是记者走访去年参与双“十一”的一些网民发现,不少人事后坦言后悔冲动消费,更有人发现囤积的货物成为了废品。
去年为了抢双“十一”电商促销优惠,市民董女士花费3000多元网购了一批卫浴,但是,今年装修房子时,她才发现,去年买的卫浴与家里的规格不一,这批卫浴成了“废品”,自己不得不再花几千元重新买一套卫浴。
“再便宜的东西,买回来没用,这些钱也就白花了。”提到去年的网购教训,董女士懊悔地说,“买东西还是不能贪一时便宜,要理性才行啊。”
案例二:拼价低中招“变相加价”
近几年,随着商家尤其是电商的热炒,双“十一”这个本来没有特殊涵义的日子,突然成为电商促销的一个热点,而不少消费者也对这个日子的促销多了一份期待。冯女士就是这样的消费者之一。
“去年10月份,我在网上看到一件外套,当时,标价是160元,”她说,“去年电商在双‘十一’之前,也打出广告,说到时候有更多优惠,10月份我就没买,想着到双‘十一’会有更多优惠,会更便宜。”
不过,到了去年的双“十一”,冯女士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她在10月份看中的那件外套,到了双“十一”,网上标价虽然称打了很低的折扣,“原件320元,活动价170元,”她说,“比10月份还贵,原来是商家把标价提高了,再打折,后悔也没用。”
来自网购达人方面提醒,一些不太诚信的网店会采取变相加价的方式来获得利润,市民若想搭乘双“十一”优惠的直班车,应先提前物色心水货物的型号和价格,再三比较,避免中招。
案例三:货不对板
“在网上我看中的是一款孩子很喜欢的学习桌,货发慢就算了,收到货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一款,前后联系了10多次,等了10多天才换到自己想要的学习桌。”杨先生告诉记者。
去年双“十一”,杨先生在网上看到一款款式不错、孩子也喜欢的学习桌,商家在浙江义乌,比市面上要便宜几百元,但安装时却发现货不对板。
“打电话给商家,商家说我订的那一套要定做才行,”他说,“前后打电话不下10次,他们不是叫我找另外的联系人,就是说货发了难换,后来我到网上平台投诉他们才同意换货,最后才把我要的那一套寄过来。”
提醒:少冲动消费多关注卖家信誉
记者昨天从市消委会、12315维权热线等方面了解到,近几年网购出现的纠纷时有发生。“投诉的主要焦点是送货慢、货不对板、质量差等问题。”12315维权热线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据消委会方面人士介绍,往年的双“十一”集中促销中,出现部分电商“先提价、后打折”,或先低价打折吸引消费者关注、再以无库存为由,单方面变更甚至撤销促销,误导消费者;有些商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推销劣质产品;而因为消费量大,一些商家出现送货不及时,拒绝消费者验看商品,消费者退货或订单被取消后,迟迟不退货款等问题。
消委会方面提醒,市民下单前,最好能对网上经营者的网店信誉度、网友口碑等相关情况了解清楚,网购最好索取发票或者收据。
警惕网购陷阱:
钓鱼网站变相提价
低价引诱无库存撤单
假冒客服套取信息
二维码“病毒”
江门市公安局提醒市民,防范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集中促销通过“套牌木马”来“劫持”支付宝偷钱。
消委会方面提醒,如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商家所在的网店平台进行投诉或向消委会、工商局进行投诉。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