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需出示身份证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一间公话商店“变身”网吧,不少孩子正专注地玩游戏
有些黑网吧藏身小杂货店的阁楼里,十分隐蔽
■“网吧实名制”在即,记者暗访广州东圃一带,发现部分正规网吧已安装的“身份证等级系统”形同虚设
■娱乐手段匮乏,很多低收入家庭孩子将上网作为唯一消遣,有家长担心,正规网吧大门关闭,他们将沉迷黑网吧
■广州一位社区主任认为,不解决资金、场地掣肘,建立社区青少年网络服务中心只能纸上谈兵
编者按
据广州市有关部门证实,7月1日起,广州千家网吧将实行实名制,刷身份证上网,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去网吧将遭拒。在广州,青少年网民众多,其中不乏新生代农民工及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当正规网吧把他们拒之门外,面对问题丛生的黑网吧的诱惑,他们该何去何从?本报记者近日深入一群经常光顾网吧的青少年当中,展开调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网吧作为中国青少年上网场所的重要性正在弱化,但去年仍有49.4%的城镇青少年在网吧上网,在农村这个比例高达54.9%。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场处有关人士证实,从7月起,顾客凭二代身份证才能进网吧消费,不满18岁的顾客会被拒之门外。本月30日前,广州市现有的约1000家网吧要全部安装“第二代身份证实名等级系统”。
实名制已经布局,但对15岁的中学生侯小剑 (化名)、16岁的新生代农民工张西(化名)而言,生活并无改变———
放学、下班后,他们依旧流连于街头网吧:房间里空气污浊,光线昏暗,旧电脑风扇的声响如中年男人的喘息;形形色色的人进出其间,有人兜售“药品”,也会有人用凶狠的眼神直视;“网吧并不美好”,但游戏里,虚拟的命运似乎更易把握,身价完全可由敲击键盘的本领而改变……
故事优等生的堕落
少年侯小剑是哪一年开始流连于网吧,其父亲侯先生至今也说不清。他一开始觉察到孩子行为异常是3年前。侯先生是湖南长沙人,妻子是他大学同学,两人现供职于广州一家企业。
5年前,侯先生一家南下广州定居,儿子就读于天河区一所小学,小学时期的侯小剑听话,学习成绩优异。
侯小剑的父亲说,是网吧改变了孩子———曾经阳光的侯小剑渐渐孤僻,渐渐与家人疏远。这一切始于三年前,那年侯小剑升入中学,中学一年级下学期,侯先生觉察到孩子行为异常———每逢节假日,侯小剑就会趁父母午睡出门,消失一下午,从不告知家人自己的行踪。
不安的父母开始跟踪侯小剑,两周后,侯先生确定了儿子的去处,中山大道旁的一间商店,一间伪装成商店的黑网吧。
这间商店位于天河区新元小学旁,很多学生光顾,侯先生尾随儿子走进商店,才注意到商店屋顶藏有夹层, 逼仄、幽暗、闷热的空间里摆放了3台旧电脑,散热风扇的声响如中年男人的喘息,几名玩游戏的学生全神贯注,侯小剑甚至没有注意到父亲出现。
当日,侯先生与商店吵了很久,他义正言辞地表示,再看到商店收留中小学生上网,马上报警。不久,这间商店或者说伪装成商店的黑网吧搬走了,但13岁的侯小剑从此沉溺于网络,再难悔改。
现实一地黑网吧
在广州城的角落里,许多黑网吧依旧火热。广州大道北白灰场北街、番禺石基镇的旧水坑,这些伪装成公话商店、电子阅览室、电器修理铺的黑网吧改变了很多人,尤其是那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与新生代农民工。
从广州大道北拐进白灰场北街,步行约两分钟,有一间没有招牌的公话商店,店面里的中年男人被一部电影吸引,旁若无人。公话、充值、打印,除这些业务外,商店还提供一项服务———上网,每小时两元,不用顾客出示身份证。
这是一间名副其实的黑网吧。
商店里摆了3台老旧的电脑,键盘上满是油污,一名小学生正专注地玩游戏,他身后几名同学正围观。记者登录了电脑系统,不是正规网吧的界面,电脑里安装了近期市面上流行的网络游戏。
16岁的“90后”农民工张西是这间黑网吧的常客,下班后的生活单调无聊,玩网络游戏是张西不多的消遣之一,因为不满18周岁,住所附近的几间正规网吧不欢迎张西,还好有这间“公话超市”。
张西说,白灰场北街类似的黑网吧有三四间,进出黑网吧的人形形色色,有附近的街坊,但多是打工仔与中小学生,张西自己就曾碰见家长到黑网吧找孩子,“那名家长是外地民工,进网吧只是骂小孩,不敢与店主理论”。
记者走访见到,白云区太阳城附近、番禺区石基镇旧水坑一带,类似的黑网吧比比皆是,出入这些黑网吧的中小学生多是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父母辛苦做工,很少过问他们的业余爱好。没有游乐场,不去电影院,上不起艺术培训班,这些农民工子女用不吃早饭省下的钱,去黑网吧一玩就是一个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