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互联网、电脑和手机端各处存储的数据导致了信息访问和分享的碎片化。以照片分享为例,2009 年 9 月的研究表明用户共有 15 种存储照片的方式,以下是最为主要的9 种及其比例:
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也有多种,例如用户间的邮件、IM,或者面向好友网络的社会化服务,还或者是全公开的博客、微博、照片/视频站点。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分享和使用共享数据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互联网行为,而这一趋势并不受限于年龄和国界。例如ComScore09年12月的全球研究数据:44%的Facebook用户超过35岁。
并且,大部分用户往往会同时使用多款处于竞争关系的同类别服务,譬如Windows Live Messenger、QQ、或者 Skype。以来自微软09 年8月的研究数据为例,平均每位用户每次会将22张照片上传至2.4 个不同站点。
但将服务归至唯一的类别存有一定的误导,不少服务会自然而然地从原先的重点拓展至更广的领域,例如 Flickr 最初是只是一款照片分享服务,之后又增加了视频分享功能。还是根据微软09 年8月的研究数据:
11% 的美国用户每月至少上传一部视频;
其中46%用户发布至Facebook,35% 发布至MySpace;
YouTube排第三,占16%。
从这点来看,Facebook 和MySpace 纳入视频分享服务的类别也不无道理。同样,Windows Live Messenger 用户每月分享的状态更新超过 10 亿条,这也可以视为另外一种形式的微博。
好的趋势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利用起了多款服务:
68% Flickr 用户也是 Facebook 用户
64% Orkut 用户也是 YouTube 用户
30% Flickr 用户也是 MySpace 用户
24% Twitter 用户也是 Flickr 用户
76% MySpace 用户也是 YouTube 用户
39% Linkedin 用户也是 YouTube 用户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是“社会化过载”,跟上每位好友的社会化节奏总是有些困难的。对方或许已经向你的 Gmail 发送了邮件,而你却在 Hotmail 坚持等待。或者是对方通过 Twitter 向你发送了消息,而你却只查看新浪微博的更新。
而简化互联网分享的混乱就是微软目前设计和构建 Windows Live 最基本的出发点,这点与 Bing 简化信息过载异曲同工。微软自知其服务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而且本着“与其竞争、不如整合”的原则,因此提供了整合第三方服务的特性,希望用户能够通过 Windows Live 在任何平台上与他人分享、沟通。并且,微软也希望其本身的 Windows Live 服务能够达到质量、速度、安全三方面顶尖的水准。
譬如你可以在Hotmail 中收发 Yahoo! Mail 和 Gmail 的邮件、在 Windows Live Photos 中了解到好友的Flickr更新、What’s New 中查看好友 Yelp、Facebook、Twitter 的更新等等。
本文来源:livesino 作者:Picturepa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