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的捕获
1.网络环境如图1所示。
2.捕获工具Sniffer pro过滤器设置步骤:
我们知道Tracert命令是ICMP协议实现原理的具体应用,因此要捕获Tracert运行后产生的数据包,只须设置过滤器捕获ICMP流量即可,过滤器如图2所示。
(1) 选择“Capture”—— “Define Filter”。
(2) 选择“Profiles”,在Captuer Profiles窗口中选择“New”
(3) 选择ICMP作为文件的名字。因为Sniffer pro已经有一个只过滤ICMP的文件,所以你可以选择“Copy Sample Profile”, 选择IP/ICMP,点击OK。
(4) 当然你还需要在Define Filter窗口中定义“address”,捕获本机与任何主机的ICMP流量。
3.运行Sniffer Pro,点击F10键开始捕获过程,在本机打开一个CMD窗口,发送TRACERT -d 10.4.153.165(使用带有-d选项的 tracert命令时,TRACERT将不会对每个IP地址执行 DNS查找。如图3所示),命令运行结束后,按F9停止捕获,选择“Decode”,显示捕获的数据包,如图4所示。
数据包解析
从捕获的数据报,我们可以看到Tracert命令是如何使用IP生存时间(TTL)字段和ICMP错误消息,确定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路由。IP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字段,是由发送端初始设置的一个8bit字段,它指出数据包的有效时间,即生存周期。每个处理数据报的路由器都需要把TTL值减1或减去数据报在路由器中的停留秒数。由于大多数的路由器转发数据报的时延都小于1秒钟,因此TTL最终成为一个跳站的计数器,按照ICMP协议的有关规定,当路由器收到一份数据报,如果其TTL字段是0或1,则路由器丢弃该数据报,并给源主机发送一份ICMP“超时”信息。Tracert命令正是据此发现路由器、确定路由的。
下面我们来对数据包逐帧解析,体会Tracert命令的工作过程。
帧1:主机A(10.4.152.16)向主机B(10.4.153.165)发送一个信息类型为8,代码为0的ECHO请求包。IP包头的TTL值为1,如图5所示。
帧2:由于目的主机在另一个网段,因此数据包被发往本地网关路由器A(10.4.152.254),路由器A收到主机A发来的的ECHO请求包后,返回了一个一个类型为11,代码为0的ICMP包。回复“超时”(Time to live exceeded in transit),如图6所示。
从这两帧我们可以看到, 主机A首先发送TTL为1的回显数据包,路径上第一个路由器A(10.4.152.254)在转发数据包之前将数据包上的TTL递减 1,当数据包上的TTL减为0时,路由器丢弃该数据包,并将“ICMP Time Exceeded”(超时)的消息发回源主机A,由此,发现路径上的第一个路由器。
主机A为了获得往返延迟时间的信息,在这一跳发送了三个TTL都为1、长度、目标地址相同的报文(帧1、帧3、帧5),路由器A依次丢弃这三个报文,并向主机A发送“超时”消息(帧2、帧4、帧6)。
帧7:主机A(10.4.152.16)向目标主机B(10.4.153.165)发送TTL值为2的回显数据包。
帧8:路由器B(10.4.147.82)路由器B向源主机(主机A)发送一个“ICMP Time Exceeded(超时)”数据包。9 7 3 1 2 4 8 :
本文来源:华军资讯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