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好这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厂商的中国分公司,张亚勤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有“韧”的精神:对公司的发展有长远的眼光,根据变化作出应对,同时在逆境中保持信心,在辉煌时不要浮躁。
从科学家到商业领袖
张亚勤1966年出生于山西太原一个教师家庭。幼年时期,他就显现出了非凡的记忆天赋。
与普通孩子对文字死记硬背不同,他对图像有天生的敏感,读小学时,老师让他看5分钟报纸,然后他就能背出报纸上的内容。张亚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我从小看什么东西就能记住,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
正是由于天资聪颖,张亚勤多次跳级,12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3岁就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31岁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近百年来最年轻的院士;拥有60项美国专利,担任全球20所大学的客座或名誉教授,在美国张亚勤已成为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
但是,在学术研究造诣如日中天之际,张亚勤接到了另一位华人技术天才李开复的电话,时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邀请张亚勤一同回国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
“虽然做了很久的研究,但我实际上还是个感性的人。在美国13年间,我一直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忠实读者,内心深处一直有回国做点事情的想法。”张亚勤说。于是,他接受了李开复的邀请。
1998年底,微软中国研究院正式成立,李开复任院长,张亚勤任副院长兼首席科学家。一年后,李开复被调回微软总部,张亚勤开始独立执掌微软中国研究院,并将其发展成为之后蜚声国际学术界的微软亚洲研究院。1998年刚成立时,微软中国研究院仅有几个人,而10年后的今天,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已拥有3000名员工,成为跨国公司在华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发机构,也是微软公司除美国基地之外唯一集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合作于一体的全职能研发基地。
去年,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陈永正离职后,张亚勤除了继续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之外,同时又身兼了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
张亚勤表示,自己虽然从1994年就开始管理一个团队,但那时候更多是带一帮人做事,很难说就是管理。张亚勤说,当现在公司达到几乎上万人规模时,需要的是管理机制,这和技术有很大区别。“我能影响的人只有50个。”张亚勤说,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有极强的简化问题的能力,并且对任何事都要保持一种自信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员工信心和安全感。
“一个领导者,要善于处理复杂的事务,把它变得简单,然后再让下边看,而不能让下边直接看到复杂的东西。”张亚勤说。
作为一位技术出身的管理者,研发还是张亚勤的兴趣所在,而他认为可能是因为自己技术出身或性格的原因,因此更相信感觉。“选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并不一定非要看数据,感觉才是最重要的。”张亚勤认为,自己作判断一般是跟着感觉走,根据前5分钟的感觉作决定。
“韧”的领导力
对微软这样的跨国软件公司来讲什么样的领导力最重要?张亚勤认为是“韧”。“作为企业决策者,一定要有一种'韧'劲,对产业的发展要有长远的眼光,根据变化作出应对,同时在逆境中保持信心,在辉煌时不要浮躁。”张亚勤说,对于研发、市场及合作要有耐心,同时作为领导者本身,心态也要“韧”。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张亚勤看到了很多因为没有“韧”劲而消失的公司:像曾经红极一时王安公司、DEC公司等。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更是规模庞大,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以及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多个产品研发团队组成,并特别设立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其中,战略合作部专注于与国内优秀的IT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软件外包、技术转让及产品研发等各方面加强合作。
据张亚勤介绍,目前,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人数已有3000多人,占到全球研发总数的10%,也是除美国本土之外微软最大的研发团队,已超越印度。而且,微软中国已经从最基础的研究,到技术孵化和产品开发,到市场销售,再到售后技术支持与本土产业合作,已形成全套链条。
去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微软作为一家智力密集型公司,面临着劳动力价格上升、美元贬值等各方面的压力。张亚勤认为,这时候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中国产业的特点,切不可急于求成,要有长远的眼光。
“作为一家软件企业,打造软实力最为重要,我们在中国有长远的战略布局,就是要看中国研发集团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张亚勤说,这需要领导者有极强的耐心,要有勇气等待5年,甚至10年的时间帮助它慢慢走向成熟。“同样的,对于中国正版的普及,也要有'韧'的精神,不要急于求成。”张亚勤说,微软要坚持“韧”的精神,把更多的新产品、更多创新带到中国,与中国的产业共同发展。
欢迎访问最专业的网吧论坛,无盘论坛,网吧经营,网咖管理,网吧专业论坛https://bbs.txwb.com |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