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许昌市出现第一家网吧。15年间,大小网吧出现在市区大街小巷,由最初的几家发展到现在全市(含县、市、区)567家。当年,网吧作为新兴行业崛起时,市民排队上网,络绎不绝。“投资一家网吧,最快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一位网吧老板对记者这样描述当时的盛况。
这种盛况像刺青一样深深刻在网吧业主的记忆里。而昔日“日进斗金”的昌盛如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许昌网吧现状如何?在上网渠道多元化的今天,网吧业主如何应对?进入微利时代的网吧又何去何从?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昔日“卖方市场”,排队上网司空见惯
“一个萝卜一个坑。”40台电脑被40个人牢牢把控着,谁都不肯挪动,好像魂儿全被网络的精彩吸去了一样。每个人都心无旁骛,噼里啪啦敲打着键盘、移动着鼠标,沉浸在网络科技带来的刺激和兴奋之中。一旁,不少人在焦急地排队等候。
2001年,33岁的朱青峰看着眼前这一幕,觉得自己投资网吧真是顺应了形势,2元/小时,夜市能收到10元/人。据此,他甚至预测,用不了多长时间自己投资的6万元钱就能收回。
事实上,投资网吧确实让朱青峰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2001年,他位于市区解放路的鸿源网吧开业后,顾客盈门,生意火爆。这家网吧由朱青峰和弟弟、妹夫三人投资,朱青峰出了6万元,而全部投资也不过10万余元。
“当时生意确实好,排队上网司空见惯!”1月29日,45岁的朱青峰回忆起33岁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如今担任许昌市网吧行业协会会长的他事业有成,拥有20多家网吧。朱青峰和弟弟、妹妹如今都经营网吧,只是2007年以后生意不像以前那样火爆了。
“‘要想发,开网吧。’2004年前后,网吧生意非常好。”时过境迁,不光朱青峰,就连比他开网吧还早一些、现任许昌市网吧行业协会秘书长的岳国栋提起网吧的发展也感慨不已。他说,当时开网吧投资少、回报快。开一家网吧,购买几十台电脑,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当时有统计数据称,中国网民每月以20%的速度递增。
网吧赢利仍延续“上网费、小零食、游戏点卡”三种模式
当日上午,记者走进市区文峰游园附近一家网吧。一二百平方米的网吧内,几十名戴着耳机的年轻人在全神贯注地玩儿网络游戏,有的则在看电影或聊天儿。岳国栋说,目前他所掌握的情况是,到网吧上网的人年龄在18岁至45岁之间,以男士居多。
岳国栋从2000年开始经营网吧,对整个行业有深刻的理解。他说,网吧的发展在我市有几个阶段:1998年作为新生事物出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多;2002年之前,法定节假日网吧是允许接纳未成年人的,北京“蓝极速事件”引发网吧行业“洗牌”;2003年,受“非典”影响,很多网吧歇业;2004年至2006年,网吧行业在我市欣欣向荣;2007年以后,网吧开始走下坡路;2010年,网吧开始实行连锁经营,走规模化、连锁化道路。
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每走进一家网吧,都会看到收银台旁放着冰箱,里面有各种饮料,收银台旁边还有小零食等出售。“网吧传统的赚钱模式有三种,靠‘上网费、小零食、游戏点卡’赚钱的模式仍在延续。”岳国栋说,其中上网费仍然占据较大比例。
本文来源:许昌网 作者:罗校远 牛志勇 作者:许昌网 作者:罗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