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沈城网吧成为本报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社会的“痛点”:明显是一脸稚嫩的未成年人被一些网吧违规接纳,举报后的家长却迟迟等不来执法人员,执法部门的整治行动被一些网吧敷衍对待……
每个正式营业的网吧,都应知道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法规。但在记者暗访中,这些网吧所体现出来的常态却是,对未成年人未予设防,一些未成年人成为这里的“熟客”,甚至还以赌博机进行引诱。法规已在这里闲置,底线已在这里失守,良知已在这里沦落,未成年人已成网吧老板们的营利工具。
网吧的现状自然也是执法状况的一面镜子,从中能够映照出执法者对法规的尊重和坚守程度。当然,我们也知道,执法者要面临执法人员和时间有限的管理困境,要面对有些网吧为应对检查临时变脸的监管难题。我们也宁愿相信,在没能暗访的网吧里,会体现出执法者的尽职尽责。
但在于洪区沙岭一位母亲赶到本报举报,而不是赶赴执法部门进行举报的事实中,又不能不深感执法者与公众的距离,以及文化执法部门似乎还未被一些忧心忡忡的家长所知晓。同时我们也由衷希望,此次执法整顿不是一阵风地走过场,那些被严查的网吧不会在不久后又故态重萌。
但仅仅寄希望于网吧的自律和执法者的尽责,还不是问题的全部所在。学校和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监护者。学校需要反思的是,是不是枯燥的应试教育令学生不厌其烦,因而到网吧中寻找欢乐;是不是学生因成绩不佳而受到轻视,因而到网吧中放逐自己?家长需要反思的则是,是不是过于关注自己的职场生涯,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或者是不是管教过严,导致了孩子的逆反?
即使是未成年人自己经受不住诱惑而沉迷于此,那么,监护人是否发现孩子身陷网吧,是否将孩子“解救”出网吧,是否基于对孩子的爱和正义感,动用包括执法的力量去与网吧进行博弈,以还孩子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此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社会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应向学生优惠开放。但当前的社会公共文化场所是极其有限的,又能吸纳多少未成年人进入?尤其是在目前的假期里,现实的状况似乎也在迫使未成年人作出不进补习班就进网吧的无奈选择。
身陷网吧的未成年人无疑需要拯救,但需要良知苏醒和担当责任的,却不仅仅是被利益蒙蔽双眼的网吧业主。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