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1月15日在红庄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在穿越该村的过程中,仅目光所及范围内就有近30个网吧灯箱。而据苏州市网吧协会掌握的数字,该村目前仅有一家网吧是合法的。
“像苏州这样一个在各方面管理都相当到位的城市,却出现黑网吧泛滥,令人费解。”戴进说。他认为,主要原因是政府的不作为。“在萌芽的时候,政府不及时打击,现在取缔难度大了,政府又下不了决心。”
治理困境
1月16日下午,苏州下起冬雨。在苏州市文广局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内,光线暗淡,党支部书记张海泉和副主任倪伟华得知记者来意之后,心事重重。
“怎么弄啊!没办法!苏州已经出名了,我们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最好文化部、全国文明办都来苏州调研一下。”张海泉大声说,“这是一个产业,你控制不住的!你不发证,他就要自己开,有这个需求啊。”
张海泉认为,网吧行业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需求和限制之间的矛盾。
2002年6月17日发生的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带来了网吧行业的严打严管期。2003年4月,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关于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管理的通知》,决定通过发放全国范围经营的连锁网吧牌照来加强对网吧的正规化管理。2004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暂停对新的单体网吧的登记。
据苏州网吧业内人士回忆,黑网吧开始大量出现是在2004年底,这与网吧暂停登记的时间基本吻合。直到2006年初江苏限量发放网吧牌照时,在长达近两年的时间里,江苏没有审批过一家合法网吧。然而需求却在快速增长。
“外来务工人员构成了对网吧的庞大需求。”倪伟华说。“苏州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多,尤其在城乡接合部,黑网吧集中的甪直和红庄都是典型地区。这些人年龄基本在20~30岁,收入不高,网吧是他们最低廉、最方便的文化消费。”
2006年初江苏限量发放网吧牌照时,苏州市争取到105个新网吧名额,比南京还多。但是按照文化部优先发展连锁网吧的文件精神,名额全部给了连锁网吧。按照规定,连锁网吧的机器台数最低为120台,体量较大。
倪伟华表示,在很多外来打工者集中的村落内部,很难找到满足条件的经营性用房,合法(连锁)网吧只能在外围布点,辐射力不足,黑网吧就乘虚而入。
同时,与过去的单体网吧相比,投资标准较高的连锁网吧更愿意在城区开店,开发中高端市场,而不是到城乡接合部与黑网吧打价格战。
“在合法网吧不足的情况下,黑网吧的存在起到了丰富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这也是有的部门难以下决心全面取缔的原因。”倪伟华说,“去年有的地方开始整治黑网吧以后,治安案件马上开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