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Netscape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一个开源协议的约束下,发布其浏览器的基础代码。有趣的是,这些代码成为了Mozilla的Firefox浏览器的基础所在,也就是这款浏览器,在6年之后的2004年开始了对Internet Explorer的强有力挑战。就是在同时,美国在线收购了Netscape,并将它的浏览器集成到了AOL客户端中。
AOL继续着Netscape Navigator的后续开发和发行,微软也在继续着Internet Explorer的修正和改进之路,但是Netscape Navigator 4.x始终不能战胜微软的IE。到2002年,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占据了浏览器市场超过95%的份额。这场历时7年之久的浏览器之战终于以Internet Explorer的完胜而宣告结束。
The Winner: Internet Explorer
Round 5: Firefox 1.0/1.5 vs. Internet Explorer 6.0
然而,自从Netscape在1998年公布代码之后,开源项目的成员组织之一的Mozilla.org却在悄悄地开发着一款更好的浏览器。终于,在2002年,包含一个Web浏览器、一个电子邮件客户端,一个聊天客户端的Mozilla 1.0套件正式发布。但是,直到其在2004年发布一个叫Firefox的独立浏览器之前,这个团队的产品始终没有对Internet Explorer构成太大的威胁。
强大且灵活的Firefox自称进行了诸多关键性的改进,如标签式浏览(这个功能在一些不出名的浏览器,如Opera中已经出现了)和一个集成的RSS阅读器,还有一大批第三方开发的提供扩展功能的插件。2005年11月发布了一个过渡的1.5版本,添加了许多新的功能,并对现存的版本进行了提高。
Firefox好似微软得意忘形之际的一个当头棒喝,因为微软因为在浏览器市场没有竞争对手,故放慢了对IE的开发,使数年之内IE都未得到很好的改进和开发。由于Firefox对其浏览器市场霸主地位的威胁,微软开始向其最新版本的浏览器--IE 7中加入了许多类Firefox的功能,并对其采取了更好的安全措施。IE 7独立于Windows XP,并将集成于在明年一月发布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