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不如直击企业痛点,做一个适合企业沟通的软件。
在金沙江创投看来,截至当时(2011年),乔月猛依旧是第一个将企业IM软件做成SaaS形式的人。
凭借自己的私有云部署以及多年的产品打磨,IMO班聊在企业级沟通协作软件领域中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2010年,乔月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了场盛大的发布会,其实只想做一件事:告诉别人他做了一款企业IM(Instant Message,即时通信)软件。
那是他辞职创业的第四年,当时,腾讯QQ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我的初创公司要做出一个类似QQ的企业内部聊天平台并脱颖而出,难度非常大。”
乔月猛的创业方向是为上班场景开发一款IM软件,对标产品就是现在阿里巴巴的钉钉以及不久前腾讯推出的企业微信。相较于2014年年底发布的钉钉以及企业微信,班聊已经算是元老级产品了。
据乔月猛提供的数据,目前班聊的用户总数已经将近千万,并拥有数百万的活跃企业用户、以及50多万的付费企业用户。其中,私有云的总用户数已经超过了半壁江山。客户中包括中国联通、和记黄埔、戴德梁行、科大讯飞、海通证券、中国人民银行、三峡集团、华泰保险等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知名企业和行政机构等。
企业IM服务这个创业方向跟乔月猛之前的工作经历紧密联系,他曾经在中国电信主导商务领航业务,这是中国电信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客户推出的综合通信和信息需求的系列解决方案业务。
不过作为该业务的提出者,乔月猛却在做业务的过程中逐渐不看好该模式。“不同于商业经济发展成熟的美国,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混乱,同一套软件无法经过小幅修改直接应用于不同企业。”乔月猛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他发现企业真正需要的不是管理软件,而是企业员工间的沟通软件,在当时腾讯QQ几乎是所有公司的共同选择,也是唯一选择。但对企业管理者来说,QQ带有娱乐性质而不方便管理。在当时的一份统计数据中显示,近43%的企业不允许员工使用QQ,部分企业只批准部分人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才能使用。企业管理者对QQ的态度也是喜忧参半,既喜欢QQ方便的通信,也担忧其影响员工工作效率。
所以与其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不如直击企业痛点,做一个适合企业内部沟通的软件。他在中国电信提出了想法,不过在电信庞大体系下,只做聊天软件太过普通,没有被重视。
2006年,乔月猛离职开始筹备这个项目,并在2007年成立公司。“我懂技术,但是不精,更多是对产品有感觉。”他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乔月猛在大学时期主修工商管理,不过出于兴趣他却把计算机玩得很好。
当时,企业为了解决内部通讯需求,除了使用QQ,通常的做法是购买一套IM软件安装在服务器上,从而实现内部员工间的聊天通信。
从技术来讲,企业内部IM软件开发难度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便捷性不如QQ,QQ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就能在任何设备上实现通信,而IM软件需要企业部署IT人员维护硬件、软件,而且企业之间由于软件不通也无法实现通信聊天。当时很多有开发能力的公司自己开发了IM软件,这个市场当时冒出了200多款同类软件,其中比较有名的是腾讯的腾讯通RTX。
乔月猛想做一件类似却略有不同的事情:制作一款软件,让多个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只要注册就能实现内部通讯。
不过真正着手后他发现,技术难度很高,一来一个多企业共用平台在每个企业间需要有隔离技术,即使是腾讯QQ当时也无法解决。相较于传统的每家企业拥有一套软件安装在自家服务器上的物理隔离形式,多家企业使用同一平台,企业间数据库的相互隔离技术很难实现。而且,传统企业内部的聊天软件其网络环境相对稳定,但是将软件布置在云端后,所有的用户都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使用会对网络本身产生压力,因此运营要求也非常高。
技术实现有难度,而用户使用习惯也不容易改变,在QQ的长期影响下,所有人都习惯自己注册一个账号然后使用,但是员工要使用企业IM软件,需要企业先注册,然后员工注册,员工账号隶属于企业账号,这是一种多层级的账号形式,这有悖于传统的个人用户直接注册习惯。“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要解决这些难点很有挑战。”乔月猛渐渐开始丧失信心。
虽然他凭借自己的背景——2006年他从中国电信离职时做到了中国电信业务岗位的最高职位——在当年投资氛围还较冷的情况下募集到了一些投资,但是每年两千万的花销却没看到光明前景。
2010年,班聊这款软件的原型已经做出来了,但和QQ比依然差距很大。单从用户体验来讲,“如果QQ是90分,我们的软件只能打65分。”乔月猛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产品不好用,市场拓展也不会那么顺利,就在乔月猛彼时遭遇瓶颈的情况下,金沙江创投合伙人丁健找到了他。在丁健看来,截至当时(2011年),乔月猛依旧是第一个将企业IM软件做成SaaS形式的人。丁健给了他们一笔投资,投资逻辑很简单,IM作为所有企业服务的最底层基础应用,就像腾讯依靠QQ和微信一样,将来能引申出其他业务,从而实现盈利。
金沙江想要一个入口,乔月猛的公司因此活了下来。
获得融资后,乔月猛投入了更多技术团队打磨产品。经过两年时间的完善,产品在2012年终于变得好用了。不过这段时间,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时智能手机流行起来,腾讯推出了微信。
微信愈加流行,覆盖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企业的高层开始使用微信,这就造成了员工也都开始使用微信。乔月猛此前一直在做班聊的PC端,而“一个PC端的产品没有移动端,老板基本不会用,造成了班聊进入企业非常困难。”他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不同于个人产品,企业级产品公司的管理层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2013年开始微信影响力越来越大,乔月猛的公司一直受挫。公司处在低谷,也正是这段低谷期让乔月猛找到了企业级市场的本质。
和普通消费者不同,企业注重信息安全性,而原有的公有云技术无法满足企业的信息安全需求,因此班聊开始采用私有云部署策略,原有的公有云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私有云满足大企业的需求。
“2B产品最重要的是安全性,企业这么多人都在使用这个产品,老板一定会要求使用私有云。”第一朵私有云的部署花费了他们团队整整6个多月的时间,需要对接内部的ERP、OA系统等,随着部署经验的越来越成熟,当他们部署第200朵云的时候,部署时间已缩短至一周。
智能手机的流行让乔月猛从原有的PC端拓展至移动端,实现PC端和移动端的信息同步。移动手机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手机端和PC端还未实现信息同步,用户查找历史记录很麻烦,而工作场景的沟通很多使用PC,乔月猛曾经统计过,86.7%的员工上班时间仍然使用PC办公。让两个端口的信息实现同步能让产品更适于办公场景。
乔月猛还意识到了协同功能的重要性,基于任务的沟通和协同是企业内部社交的主体。2014年年底的时候班聊已经拥有协同功能。而不久前发布的企业微信,还未实现协同功能。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企业级软件领域获得关注。国内大量企业的业绩增长靠的是堆人头来实现,企业管理不精细,也不信息化,这使得国内企业服务发展跟美国相比差距太大。随着中国用人资本的不断升高,企业不得不开始考虑缩减成本。正因如此针对企业的办公软件,开始成为投资人很关注的领域。
阿里巴巴推出钉钉,这是一款针对中小企业的IM软件。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钉钉的企业用户数已经突破100万。
乔月猛将自己产品取名为班聊,寓意为该工作时工作,该下班下班,上班的事情上班聊。希望让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自主生活的空间。
班聊的功能设计在帮助管理者管理公司的同时也尽量不给公司人带来压力。在一般的IM软件上,发出的消息是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看到并回复的,但是如果有很急的消息需要尽快看到和回复,班聊有一个班铃功能,发出紧急消息后会在对方手机上通过铃声的方式提醒对方,类似电话提醒,而不需要及时查看回复的消息就和普通消息一样。
一直坚持产品取胜的乔月猛现在只有十几个人的BD团队。接下来班聊会进一步打磨产品,加入密聊等服务,而推广团队成员也会增加,加速拓展市场。
对于未来的收益模式,乔月猛的想法和丁健一样。让携程、滴滴出行等线下服务公司接入班聊,“员工直接用班聊打车、订购出差酒店,让企业内部不再有报销环节。”这是乔月猛在2014年就开始设想,并且在几个月之后就会推出的服务。
而一个更远大的受益模式似乎从这句话中就能知道,“让企业把钱沉淀在班聊上,就像支付宝、微信,支付才是它们的盈利方式。”乔月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