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滴滴快的可谓从蛇年火到马年,两家公司的烧钱大战更是赚足了眼球。如今烧钱大战熄火,但这两家站在“巨头”肩上的对手并未打算就此收手,而是将战火烧到了新的领域——商务用车。
饱受关注和争议
手机打车软件自2013年在上海出租行业兴起以来,备受人们关注。 “快的”和“滴滴”两大打车软件可谓是从蛇年火到马年,在出租车行业着实赚足了眼球。两家公司“不差钱”的补贴活动更是让出租车司机大赚了一把,同时也让乘客花一分钱打车成为现实。
为抢占用户市场,“快的”和“滴滴”开始玩起疯狂补贴游戏。自打车有补贴开始,身边用打车软件叫出租车的人也越来多,司机也愿意去载通过打车软件叫车的乘客,甚至有些司机为尽快抢到订单,不惜花“重金”购买性能更好的手机。按照司机自己的说法,之所以这么紧贴打车软件,是为了补贴,一个月光拿补贴就能赚1000元。而乘客们也享受了“打车不用出门,到站不用花钱”的美好难忘待遇。
然而火爆的“打车软件潮”背后问题不断浮出水面,不少乘客表示,以前打车时能听听广播,歌曲等,如今打车满耳都是的哥手上打车软件的叫车语音播报,甚至有的司机用两个手机安装不同的打车软件来接单,严重干扰了乘客的乘车环境。
不少市民在享受打车软件带来福利的同时,打车软件带来的弊端也愈加明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的哥拒载、挑客、开车期间操作手机等。有网友抱怨说,“有时候司机会利用已接单为由,拒载。还有司机接了单子竟然失信,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这让老年人情何以堪?这样的情况严重扰乱打车市场”。
虽然两大打车软件优惠期间没有明确表示优惠时间表,不过期间不断传出消息预示着“好日子” 不会太久。果不其然,随着“滴滴”和“快的”两家打车软件公司商业化造血步伐不断加快,5月17日,两家公司正式取消乘客返现补贴,日前又取消了司机端的现金补贴。
滴滴快的两家公司烧钱24亿仍未看到盈利模式,补贴战被迫熄火。而通过“烧钱”抢来的用户量,又该怎样去维持?
发展频受阻,商务租车值得坚守吗?
滴滴快的两家公司烧钱大战暂且处于熄火状态,未来打车软件都转向了商务租车市场。有专家指出,零补贴对打车软件影响较大,打车软件的使用率将大幅下滑。
零补贴后的打车市场确实沉寂了不少。有不少乘客抱怨说,现在很难叫到车,甚至有时利用打车软件通知了1000多辆,却好不容易等来了一辆应答的出租车。
由于补贴取消,司机们也表示,因为不划算不愿意应答,有些司机甚至直接关闭了软件。有不少司机反应,接单后要空车去接客,路上多烧油不说,有时候还要等乘客好久。没有补贴后并不划算,最多在空闲的时候接个长距离的预约单。
还有不少司机介绍,以前有补贴,为多挣点钱,即便盯着手机危险,也会使用这些软件抢单,如今取消了补贴,优先考虑安全、快速的本土打车方式。
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7.6%的用户安装使用过快的打车,65.5%的用户安装使用过滴滴打车。而减少或取消补贴后,19.7%的用户表示不会继续使用打车软件。
对此,快的打车的相关负责人李敏表示,“取消补贴,用户流失很正常,打车软件不可能服务所有消费者”。
补贴取消后,滴滴快的都将目光转向了商务租车领域。两家正在如火如荼地加快进军步伐时,然而,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下发《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却让表面上欣欣向荣的互联网租车市场雪上加霜。
《通知》措词严厉,直指部分互联网租车服务的经营者。并首先界定了本次监管的对象:借助互联网和手机软件预约租车。这就意味着易道用车、Uber、AA租车、嘀嘀、快的等打车软件几乎全部波及。整个出租车行业面临全面洗牌,覆巢之下无完卵。
一笔数量不的菲资金培养用户习惯的效果似乎并不是那么明显,零补贴导致大量用户流失,如今又遇到了政府监管问题。双重压力下,打车软件们该何去何从?尤其对滴滴快的这样的打车软件烧钱24亿或将面临打水漂。
对于是否真的打水漂,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告诉牛华网,“阿里腾讯通过20几个亿换取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24亿花的一点都不过分,是笔非常划算的生意”。以前腾讯获得三个用户的价格大概1000元人民币左右,现在腾讯通过滴滴打车花10几个亿换取了1个亿具备支付能力的新用户,这样获取一个用户只需要10块钱,同样阿里一样用10几亿为手机支付宝获取4000万用户。
打车软件之所以能够这么火,不仅仅是因为现金补贴,而是它真正解决了一二线城市打车难的问题。而如今滴滴快的迅速转型商务用车,原因在于商务租车未来发展空间更大,能够真正解决国内交通拥堵现状。
丁道师表示,“租车和拼车是未来巨头的争夺领域,滴滴快的迅速转型是必然之举,未来或将转型拼车领域方面的服务。”
结语:如今烧钱大战已渐渐熄火,但是未来在商务租车领域各巨头又会上演怎样让人为之兴奋的战术?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