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发力硬件设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基本的智能手机到平板设备,再到时下被炒的火热的智能电视、智能路由等产品,互联网企业试图以自身优势突袭科技领域的野心人尽皆知。
亚马逊踏足智能手机市场
亚马逊无疑是互联网公司中硬件做的较为出色的一家,旗下电纸书产品Kindle更是在全球范围内缔造无数销售神话,据了解,广告网络Chitika公布的一幅介绍了不同制造商的北美Android网络流量份额图表中,截止到今年4月,三星仍然遥遥领先,占据Android流量的55.5%;排名第二的则是亚马逊,Android流量份额达到8.2%。要知道,亚马逊生产的Android设备只有Kindle Fire平板电脑一款。
另外,作为一家内容生产商,Kindle的销量同时带动了亚马逊的内容服务营收,虽然贝索斯曾公开表示不打算靠Kindle赚钱,而是要不断提供更好地内容和增值平台,但以低于市场售价的硬件占领市场,通过内容带动营收已经成为“亚马逊式”的发展手段。
最近有消息称,亚马逊将在本周,预计是6月18日推出自己的首款智能手机,在配置上,亚马逊智能手机将配置4.7英寸的显示屏,约为720P的高清分辨率,另外还配置了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和2GB的RAM,以及4个像素为640 x 480的摄像头。而该机所谓的“亮点”在于能够通过屏幕追踪用户眼球活动情况,捕捉用户眼睛关注的对象,并制作成3D图像,也就是业内熟知的“裸眼3D”技术。
针对以上,亚马逊智能手机可能在功能上与时下的智能机相比并无显著优势,而裸眼3D功能更是在HTC和LG的智能机上已有过体现,对此,分析认为,目前,市场上的新款智能手机都有一定的“亮点”,要么够薄,要么拍照功能优秀,要么系统体验出色,无非是有一个吸引消费者的噱头,而作为亚马逊,已经在硬件领域有过成功的经历,此次推智能手机的目的依然与内容有关。
首先是软件分发平台,最近亚马逊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亚马逊Appstore中应用规模达24万款。虽然与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应用数量均超过100万规模,甚至是微软WP系统的40万个的数量都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但亚马逊还在积极吸引开发者的加入,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推出,无疑会增加亚马逊Appstore的影响力。
另外,则依然是亚马逊强调的内容服务,利用低于市场价格和服务来吸引消费者,根据以往经验,亚马逊智能手机或许依然不会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但却能够像Kindle等硬件产品以服务聚拢用户。
由此可见,亚马逊推智能手机会让整个亚马逊生态系统更完整,对于时下互联网企业试水科技领域,以亚马逊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大多是玩儿真的,相对比之下,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则是“玩票”性质更多。
国内互联网公司玩票大于实际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约为9.9亿部,同时,用户在智能手机上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另外,智能机领域90%以上的利润把握在苹果三星手中已经成为业内人尽皆知的事实,其次,手机利润空间巨大,整个市场在厂商眼中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肥肉。
国内互联网厂商做智能硬件的浪潮已经在去年集中爆发过,一时间以智能手机为主导产品,智能电视、智能路由等入口级产品成为互联网企业争相卡位的领域。一方面小米以互联网形式做硬件迅速崛起,激起魅族、OPPO等一众向互联网手机的转型,另外,360、盛大等老牌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智能机,完成市场份额抢占。
针对国内互联网企业对硬件的热衷,有分析认为,相较于亚马逊式的生态系统布局,虽然国内企业也有相关的市场布局,但单纯从硬件角度而言,定制机多半在售价上定位在千元级,但由于技术和硬件上的限制,导致定制机的整体水平大打折扣,不论是体验还是质地都难以吸引消费者。
另外,对于国内互联网厂商试水硬件领域,玩票性质大于实际,由于该领域并不成熟,加入进来的玩家大多本着先入为主的思想,此前京东也高调表示要推定制机型,但搞到最后,是利用平台上用户的消费数据来向硬件厂商进行功能定制,而京东的角色是下单和购买的平台,与亚马逊的智能手机战略相差甚远。
有分析指出,亚马逊的目标并不是通过销售智能手机来挣钱,而是让用户更加容易的订购货物和帮助该公司发送货物。这与之前的Kindle是一样的,亚马逊以低于竞争对手产品的价格来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来拓展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亚马逊智能手机所增加的营收可能不会给该公司增加过多的净利润。但是,亚马逊可能会将其智能手机看作是保护其现有客户规模和努力获取新客户的一种手段。
现在,国内互联网企业对智能手机的热度已经有所降温,而是把更多的关注度集中在路由器和智能电视身上,包括此前果壳发布的魔豆智能路由器以及乐视在智能电视领域的不断深入。
分析认为,目前国内企业深入智能硬件分为两种,一种是像乐视一样,通过布局超级电视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从上游到下游形成生态链的闭环,另外一种则是顺应行业潮流,单纯为了在该领域实现卡位,先入为主,并不会对企业整体起到战略意义上的影响。
结语:
亚马逊此次高调涉足智能手机领域,或将在国内掀起新一番“硬件热炒”,而国内厂商能否学到亚马逊精髓,突破价格和品质上的束缚,真正完成跨界,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