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技术 >> 网吧软件 >> 正文

通知栏广告:移动互联网的灰色地带

2012-6-18博客博客
2012-06-18 17:40  博客  米晓彬  我要评论(0)字号:T|T

5月份,在几个应用开发者经常光顾的应用市场的论坛里,有些开发者抱怨,360手机安全卫士最近推出“拦截通知栏广告功能”很强悍,Android的“开发者”没有通知栏广告收入,“日子不好过了,没活路了”云云。

“通知栏”变“广告栏”

通知栏广告,顾名思义,好比小区里专为发通知准备的展板,它是Android手机系统专门开辟的一种系统消息通知区,主要展示诸如天气、软件更新、即时通信、邮件提示等消息提示,其呈现形式有点像PC操作系统的弹窗和手机上的短信提示,只要一有消息,便即时提醒,直到用户看完关闭,提示标志方可消除。

Android手机的通知栏被应用企业开辟成广告,说起来有点无奈。Android系统不像苹果的iOS捆绑了用户的信用卡,可以实时方便地支付,而国内的Android市场非常混乱,数量多如牛毛,而且呈现诸侯割据之势,为了吸引用户,Android的免费软件占了主流,而各家市场的支付系统做的都不太完善。结果本该用于做消息提示的“通知栏”变成了“广告栏”。

通知栏广告的用户体验很差,它让手机这个“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私人区域成了“小广告发放地”,试想一下,每天一大早门缝里就塞满了各种“小广告”,你的心情会好么?所以,国内有些品牌的应用商店和应用开发者和广告平台,对通知栏广告都持保留态度,一般不轻易做这类广告。

移动互联网的“灰色地带”

不过,也有广告平台乐此不彼,有的平台甚至专做通知栏广告,在他们的业务介绍中,通知栏广告就是Push广告,用户到达率和广告曝光率高,广告变现能力强,同样频率的投放,通知栏广告要比应用内部的Banner好一倍以上,收入自然也多一倍。利润丰厚,这是个别广告平台对此情有独钟的原因。

通知栏广告的发展并不乐观,它就如同大城市满地的办证广告一样,成为手机上的一块“癞疮”,而且由于缺乏规范,“癞疮”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一个是吸费。手机上的通知栏不同于PC的弹窗,PC互联网大多是包月,弹窗不会造成额外的费用,通知栏上的广告本身就耗费流量,如果是那些“推荐应用”的弹窗,往往要耗费大量流量,有时候你发现,手机没怎么用,流量却频频告急,有时甚至撑不到月底。越来越多的通知栏广告正在变成“吸费黑洞”。

另一个是通知栏体验越来越差,数量越来越多。通知栏就像城市里的公共绿地和大马路,今天你占一块,明天我占一块,“用户的手机通知栏广告开始做主”。通知栏是系统展示区域,一般很难不关闭,通知栏广告越不容易关闭,收入就越高,这也某些通知栏广告越来越霸道,更具有强制性,用户也更难关闭。

而最让人担忧的是通知栏“一块老鼠屎”,坏了移动互联网的“满锅汤”。通知栏广告大多为匿名,一条广告弹出来,用户根本不知道是哪个应用弹的,有时为了删掉一条通知栏广告,一次性删除好几个有用软件,用户对于个别通知栏广告的反感,变成了对整个应用市场的不满。

PC互联网有四害:病毒、木马、流氓软件和恶意弹窗。当年,安全软件软件只杀病毒,却不管木马和流氓软件,认为那只是灰色地带,变相纵容了流氓软件;现在,无线互联网有新四害:病毒、木马、吸费和通知栏恶意广告,也许是受益于通知栏广告,很多人不愿正视其危害,通知栏广告也成了“灰色地带”。

通知栏广告清除:非黑即白

对于通知栏广告的灰色地带,让360副总裁李涛想到了06年遭遇的流氓软件。当时,流氓软件百花齐放,能够独善其身的“白色”软件屈指可数时。于是,360推出安全卫士采用了新的标准“非白即黑”,设置了流氓软件白名单——只要不是良性软件,均归入黑色,最终将“灰色的”流氓软件基本铲除干净。

但对于通知栏广告,李涛认为并没有当年流氓软件严重,所以360采用的是另外一种标准“非黑即白”,设置了由用户投票的黑名单,如果通知栏广告不在黑名单里,便认为是“白色”健康的软件。

上周的一次沙龙上,360提出了四条黑名单的标准:

第一个条匿名推送,用户只看到了广告的内容,看不到是谁弹出来的;

第二条是强制下载,广告只能点击,却没有允许取消的机会;

第三个是无法关闭,安卓的通知栏是有一个清除功能的,但是这些广告是必须要点击才能消失,没法让用户关闭

第四个是恶意扣费,不经用户许可,偷偷耗用手机流量吸费。

360在五月份推出的手机安全卫士里,已经内置了黑名单和通知栏广告拦截功能,成为全球首个可以拦截恶意通知栏广告的按软软件。

也许是出于恶意通知栏广告的灰色属性考虑,360的黑名单的设计到拦截功能,完全以用户为中心:黑名单规则是由用户投票产生,拦截功能也是360把名单提交用户,让用户自己选择。

在沙龙上,360发起了《拒绝手机恶意广告倡议书》, 建议开发者的应用不违法恶意广告的四条标准:不匿名、不强制下载、推送信息可关闭、不进行恶意扣费,对于恶意软件,应用市场不收录,广告主不投放,开发商不提供接口,安全厂商提供拦截工具。

现场进行了一次粗略的投票,所有媒体、用户代表、广告平台和大部分应用商店同意该倡议,个别广告平台对规范匿名推送的可操作性存有疑虑,会后据说又连夜与360方面深入沟通,也都消解了疑虑。不管怎么说,360又一次走在安全厂商前面,对手机恶意广告发起了挑战。

本文来源:博客 作者:博客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