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当我的个人电脑被感染时,将会有某种征兆提醒我(93%)。
这种说法是最普遍的。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用户(93%)都相信,恶意程序对个人电脑具有明显的、可识别的影响。相应地,在所有受访者的回答中,有超过45%的用户自认为,一旦电脑遭受恶意程序攻击将立即崩溃。几乎57%的用户的意见是,电脑一旦染毒,至少一些功能将损坏或某个特定的程序将不再发挥作用。58%的受访用户相信,如果电脑受到感染,将会弹出各种警告消息以及发出独特的声音来提示。最后,还有几乎57%的用户认为电脑将会运行的非常缓慢。不超过7.5%的意见是,如果发生感染也不会产生任何明显的迹象,即使在多数受感染的事件中确实发生某些征兆。
过去,多数恶意程序是由那些想炫耀自己的技术技能的开发人员编写的。如果发生感染,电脑会以弹出警告的形式、功能性故障、或因为电脑突然崩溃来提示受害者。但是当今时代,编写恶意程序的人,都是在技术方面有过资深经历的专业高手,并且目的就是为了想方设法地挣更多钱财。所以,目前极少有电脑感染产生崩溃、运行能力受限、可疑的弹出警示或其他显著特征的现象。这种进步对于电脑用户来说非常危险,因为一个快速产生的感染,也可以被快速的解决。事实并不一定能够改善处境,90%的用户始终有一种观念:恶意程序是容易被认出来的。看到自己的电脑完美地运行,这样的用户以此推断,自己的电脑未受感染。因此,这种推断直接给网络罪犯提供了机会,为网络黑市带来了滚滚财源。
误区2:免费防病毒软件提供与付费套装相同的保护组件(83%)。
误区3:大多数恶意程序经过电子邮件传播(54%)。
误区4:仅加载一个受感染的网站不会受到病毒感染(48%)。
简直是到了震惊的程度,几乎一半的互联网用户认为这种表述是正确的。使用“偷渡式下载”的方法用恶意程序来感染电脑,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年头了。这种感染所需要的只是某人花点时间来访问目标网站就可以了。因此,自身下载的假设不足以证明就是危险的错误推论,因为此类攻击每天都被大规模地执行。有两种类型的偷渡式下载感染:首先,有专门为感染个人电脑而开发的网站。网络罪犯在社交网站,设法通过发布看上去有趣的链接,或使用广告横幅,或包含链接的电子邮件,引诱受害人访问受感染的网站。其他变量被进行更多优化:实际上是可信赖的流行网站被偷偷注入恶意代码。对互联网用户而言,就仿佛打开一扇看不见的0x0像素的窗口。然而,它被用于启动下载,使得访问者的电脑自动并秘密地感染上恶意程序。第二种方法对电脑罪犯的最大好处是,他们不需要为网站做任何广告。为了达到目的,犯罪嫌疑人必须渗透到网站中,以便相应地操纵它。如果网站能够被妥当地保护(仅适用于一小部分网站),通过这种方法被感染是非常困难的。
误区5:大多数恶意程序都是通过点对点网站(P2P)和洪流站点(48%)被传播的。
这是不争的事实,大量的恶意软件都是通过交换平台,如洪流网站和p2p网络分布的。因此,有48%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恶意程序传播的最重要方式也不足为奇。 如果用户跟随此类网站的活动互动,很可能就会让自己的电脑受到感染。这种假设也是错误的,因此也是一个理解误区,因为多数的恶意程序都是通过恶意网站被传播的(这一点已得到阐明)。
误区6:很可能是在某个马术网站的色情站点遇到恶意程序(37%)。
误区7:我的防火墙可以帮助我的电脑免受偷渡式下载的攻击(26%)。
误区8:我不访问危险的站点,所以我不可能受到偷渡式下载的威胁(13%)。
误区9:如果不打开受感染的文件就不会被感染(22%)。
误区10:大多数恶意程序经过USB盘传播(13%)。
答案已经非常明显,多数的恶意程序是通过恶意网站被传播出去的。然而,其他形式的感染也是可能的。在互联网尚未如此普及的八十和九十年代,软盘始终是频繁传播病毒的感染源。近年来,利用流行的USB盘以及其他外部存储设备进行的病毒传播,在网络犯罪中已明显增加。当带有病毒的USB盘等连接到个人电脑时,数据媒介中的自动启动功能被利用,从而运行恶意程序。最突出的例子是 Conficker 蠕虫。因此,强烈建议用户,应禁用操作系统中的自动运行功能。这样,当USB连接到电脑时,可以阻止蠕虫病毒被安装进来。
扩展阅读:
G Data (www.gdata-china.com )于1985年成立于波鸿(德国), 在20多年前开发了第一款杀毒软件。G Data采用双引擎扫描技术及爆发护盾技术,病毒侦测率高达99.9%,拥有独步天下的病毒查杀能力。G Data获得德国国内及国际上的众多荣誉奖项,产品已经在全世界90多个国家销售,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杀毒软件和安全产品服务商之一。
本文来源:天空软件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