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技术 >> 网吧软件 >> 正文

华军周刊:企业成长悖论:扩张还是瘦身?

2011-9-6不详佚名

扩张与瘦身仿佛永远都是互为悖论的,我们甚至都不能去武断的判定扩张和瘦身哪个更好。当然即使这样也没法阻止一些成功人士不断的抛出他们的真知灼见, 各种各样的理论依然层出不穷,而要扩张还是要瘦身,这已经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管理层的决策问题了,更是一门深邃而复杂的管理哲学。

但研究这样一门哲学并不轻松,它需要的不只是理论、书本、人的反思,还需要企业的资金支持,以及冒险的决心和勇气,甚至还要做好企业就此沦落倒闭的准备。不过有人会说这完全是在夸大其词,因为很多人都认为所有玄乎的东西都很简单,认为所有未经体验的批评和说教都是空想家的意淫游戏,认为瘦身和扩张都是一件无需多虑的事,顺势而为,全无玄妙。

扩张还是瘦身如棋局,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然而真是这样吗?事实上不管是瘦身还是扩张,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不得不做出的一个艰难的决定,这其中自然包括所有的科技类公司。

急剧扩张的互联网巨擘

企业的扩张总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具体的代表,而这个代表往往就是企业所属的产品,当然这个产品应该做广义的理解。而就互联网企业来说,一切的盈利模式无不建立在产品之上,这个产品可以是传统的软件,也可以是一个网站,还可以是成千上万的手机及平板类应用。

而作为软件来说,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一直推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潜在理论,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但对大企业来说拳头周边一定会聚集一撮小弟,在这一撮小弟里面,不一定每一个都身手不凡,但个个都自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传统社会观点。于是乎我们看到了QQ的帝国,看到了百度巨人,看到了阿里巴巴的江湖。

众所周知腾讯帝国的支柱全系于QQ这款几亿人都在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凭借着QQ庞大的用户基数,腾讯在所有的领域都所向披靡,全无对手。我们看到,在QQ的靡下,带着“QQ”前缀的各类客户端几乎无处不在,QQ游戏、QQ电脑管家、QQ音乐、QQ旋风、QQ浏览器……豪不夸张的说,腾讯各类产品的触角已经伸向了中国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不过相比腾讯的成功扩张,百度在客户端市场一直不见起色,当然这或许跟两家公司各自擅长的领域有关系,腾讯自一开始就在做客户端,而百度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专注于搜索引擎,亦即Web端的应用,因此在本地客户端领域百度没能超过腾讯也情有可原。不过在这里我要面对一种潜在的诘问,即这两家基因不同的公司有可比性吗?事实上我也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不过还好的是,在产品的扩张上这两家公司总还是有很多的共同点,同时同为国内三大巨头之一,放在一起比较也并无太大的不妥。

大家能够看到的是,百度除了毫不松懈的拓展其在搜索引擎领域的占用率之外,也从没放弃过在客户端市场有所为,近几年百度陆续推出了十几款公众软件,如百度输入法,百度浏览器,百度HI,百度影音,百度工具栏……此外还收购了流行的音乐播放软件——千千静听,应该说在本地客户端领域一直都动作频频,只不过由于百度的用户粘度等问题这些产品没能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而已。

时间进入2011年,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开始出现爆炸性的增长,各类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座大山之一的百度自然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金矿。早在2009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受到现在这样大的关注的时候百度就一次性推出了“掌上百度”和“百度手机输入法”两款手机客户端,此后又推出了百度手机地图,百度快搜,百度手机浏览器等。而在9月2日举行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又推出了最底层的手机操作系统——百度·易……虽然说现在很难判定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扩张是否成功,但总还是值得期待。

而国内另一个追求扩张的代表就非阿里巴巴莫属了,只不过相较于腾讯和百度激进似的扩张不同的是,阿里巴巴的扩张显得有那么些温和。众所周知阿里巴巴是做B2B起家的,随着电子商务的爆炸似增长,这家老牌的中国电子商务公司凭借着资金实力逐步在C2C,B2C,支付,云计算及搜索领域发力,扩张步伐从未停止过。同样阿里巴巴也没有忘记在软件领域分一杯羹,阿里旺旺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即时通讯工具。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阿里云OS,浏览器,输入法,地图等系统和应用一应俱全。

因此我们就说扩张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吗?似乎不是这样,腾讯和阿里巴巴在一定阶段内已被证实为成功了,百度虽然在PC客户端领域未能取得显目的成绩,但其在移动客户端领域的表现却值得期待,至少不会让人对其丧失关注的兴趣。不过对于这三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公司来说,说它的扩张已经成功了都为时过早,事实上一切才刚刚开始。

中国软件的肥瘦博弈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企业的扩张完全可以体现在产品的扩张上,而产品的扩张不一定是功能不一的单个产品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一个产品功能的丰富,只不过在丰富产品功能的同时,软件本身的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大,大到可以用臃肿来形容。

这其中的代表就有迅雷。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迅雷是一款流行的下载工具,在全球的用户数以亿计,不过与它的用户数量不搭调的却是它糟糕的用户体验。很多人感叹,现在的迅雷早已不是以前的迅雷了,在新版的迅雷界面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推广信息,广告以及小按钮。

不过这都不算什么,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其蜗牛般的启动速度以及烦人的弹窗。但作为用户,为了能实现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下载到自己想要的文件,就不得不忍受所有的广告,所有的弹窗,不得不做好在启动下载时被卡死机的准备。可以说,迅雷把它的扩张错误的建立在了伤害用户体验的基础之上。如此的做法,其路尤长?

与迅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山毒霸·猎豹,按理说作为一款杀毒软件,它占用的电脑资源理所应当的会超过下载工具,然而事实却是金山毒霸2012占用的内存与输入法不相上下,远低于迅雷所占内存。此外同样都强调云计算,迅雷的云却在“卡机”中减速,猎豹反而让用户体验到了杀毒也是一件轻松的事。

而像金山毒霸2012一样,快播和暴风一样在做瘦身运动,大家都知道快播和暴风这两款软件此前的界面并不算简洁,官方推荐信息及广告遍布除播放窗口外的所有界面,但在快播5和暴风2011上面,以前那些臃肿的东西全部消失了,所有的广告也取消了,用户看到的只是播放窗口和播放按钮,看起来甚为清爽。

因此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说扩张对单个产品来说并不太适合,无论怎么说用户对体积臃肿的软件总不会抱有多大好感。迅雷用速度在下载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但它极可能又因为速度栽倒在扩张的路上;金山猎豹,快播,暴风这些此前体型渐趋臃肿的元老及时踩住了刹车,正积极的在瘦身路上跋涉,等待它们的或许才是真正的柳暗花明。

国际巨头的扩张相对论

但是与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国际互联网巨头们又有着它们的相对论,不是一味的扩张,也非做到极致的瘦身,而是在瘦身中扩张,在扩张中瘦身,其玄妙之处甚似中国哲学里的阴阳相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其中的代表就有苹果、谷歌和IBM以及惠普。这四家公司对所有的人来说几乎都不陌生,他们的产品我们不是在这就是在那直接或间接的每天接触到,而回望这几家公司的发展史,它们所走过的路无一不是在扩张与瘦身的道路上盘旋前行的荆棘之途。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的产品是极简主义的代表,尤其是自乔布斯回归苹果以来,苹果公司所推出的产品堪称款款经典,同样款款产品也是瘦身主义的极佳代表。无论是风靡全球的iPod,还是广受欢迎的iPhone,亦或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急先锋iPad,简洁主义的设计体现在这些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上。

而在产品线上苹果公司并没有一味的追求扩张,而是果断的砍掉了Pippin、G4 Cube 、PowerBook、Newton、MobileMe等产品。同时苹果还偏爱收购袖珍型的团队,这样的好处是耗资不多,也引不起业界多大兴趣,但正是苹果悄悄收购的小团队为苹果的成功扩张提供了不为人所知的贡献,此所谓在瘦身中扩张。

另外一个代表则是谷歌。李彦宏在9月2日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称百度和谷歌早在2003年其实就已经分道扬镳了,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谷歌和百度目前最大的共同点或许就是它们都为网民提供信息检索服务了,而在产品线上,这两家公司正离的越来越远。

如今的谷歌早已不只是一家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如大家所知,除开搜索引擎外谷歌旗下的产品还包括邮箱Gmail,社交产品Google+,谷歌地球,谷歌地图,Google talk,谷歌浏览器Chrome,Chrome操作系统,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视频服务youtube,谷歌手机Nexus,还在实验中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数不胜数。但在陆陆续续推出如此多的产品的同时谷歌也从没停止过精简产品线。

就外界已经知道的来看,这一互联网巨头停掉了谷歌视频,谷歌记事本,Lively,Google Answers,Google X、Google语音搜索、Google Wave、Google labs,Nexus one……同样数不胜数。而我想没有任何一个词比舍得能更为贴切的来形容谷歌在要扩张还是要瘦身这个问题上所尊崇的商业理论了。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IBM和惠普了,IBM的瘦身堪称大手笔,05年IBM将全球PC业务出售给了联想,华丽的完成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而最近惠普也开始效仿IBM,试图剥离旗下的PC业务,放弃了WebOS和平板电脑,并宣布收购英国知名软件公司Autonomy,欲从硬件转向软件。不过惠普的这次转身能否像IBM那样华丽,仍旧是个未知数,但扩张与瘦身的灵魂还是充满了这个跨国IT巨头的整个身躯。

总结:至此我想观点已经自动显现了,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里,中庸是最好的,这样朴素的理论一样可以应用到商业上,一味的扩张和一味的瘦身只会将企业带向险境,而如果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仍旧无法“舍得”,仍旧崇尚“通吃”的霸王思想的话,等待它们的定会是没有阳光的未来。而只有学会在扩张中瘦身,在瘦身中扩张,或许才会成就公司真正的“百年基业”,从而成功的避免在商业洪流中只是昙花一现。(谢军)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