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IE7捆绑yahoo搜索栏并不是出现在所有的IE7中的,IE7中加入了一项功能,就是指定一个搜索网站。备选的网站中包括yahoo搜索,但是并没有绑定,更没有绑定yahoo的搜索栏。具知情人士解释,微软将在某些IE7的中文版中捆绑yahoo的搜索栏,其目的是对抗google。
在搞清了搜索的问题之后,出于职业习惯,我开始对IE7进行用户交互方面的测试。由于本人从事相关工作,且对于安全及编码方面一窍不通,因此下文将仅对IE7的用户交互作出评价。
微软在看到诸如“遨游maxthon”这样的IE插件,及Mozillafirefox这样的竞争对手之后,终于决定在IE的最新版本中,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来对IE作一些调整。然而微软对用户体验的计划似乎受到了样本库不够全面的阻碍,至少,他的样本库中一定缺乏足够数量的华人用户。并且,在我下载的IE7的这个版本中,没有任何β或者其他能够表示这是一个测试版本的标记。那么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正式版本——很难相信IE7的正式版本用户体验竟然这么差。
问题一:地址栏置顶。现在IE的地址栏不允许用户更改位置了,在窗体下面直接就是地址栏,地址栏不允许拖动,地址栏的右边是刷新及停止两个按钮,再右边则是搜索框。地址栏置顶,而不是位于菜单栏的下方,这种更改是不同于以前微软的软件排列习惯的,相信也使很多用户都感到十分不适应。我不理解为何微软要作出这种修改,在我看来这种改动完全没有必要。“除非有必要,否则不要轻易尝试改变用户已有的习惯”我以为这是用户交互的守则来着。
地址栏右边,刷新和停止这两个按钮,相信是所有使用浏览器用户点击最多的两个功能键。然而,现在,这两个按钮变的很小,而且由于地址栏的长度,鼠标要移动比以前更长的距离才能够点击到。虽然这种改动增加了窗口能够显示的网页的面积,使很多网站以前可能位于第二屏和第一屏中间的广告成为首屏广告了——我很无耻的认为,一定有很多依靠传统网络广告为生的网站给微软钱,让他们这么干了——但是,用户体验却变差了,我在使用IE7不足10个小时后,已经养成了使用F5来刷新页面,而不是点按钮的习惯了。你看,我是一个多么容易被改变习惯的用户啊。
那两个装饰性的按钮的右边,是livesearch的搜索框,这个关系到微软的全球战略,我就不评论了。
问题二:标签栏。这个改动是微软主要改进的问题,以前的IE,每打开一个新窗口,都是重新弹出一个IE。这使用户在“切换”、“关闭”等动作中,要作出许多多余的动作,导致用户体验差。而采用了标签栏,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改善。这也就是为什么诸多IE的第三方插件和firefox皆采用了标签页的方式来进行页面排列。
然而,微软对于这个问题的改动并不彻底。现在,那些target=_blank的链接,还是会重新弹出一个新的IE7,并且打开一个新标签。除非你右键单击你希望打开的链接,并选择“在新标签页中打开链接”。另外,如果你在一个标签的地址栏中输入URL,IE7并不会打开一个新的标签来转到这个新的地址去,而是直接把旧的标签覆盖了。你必须自己手动打开一个新的标签(单击已有标签右边的那个空白标签)。我不明白,类似这种愚蠢的问题怎么会出现在微软的产品上,连腾讯和遨游的插件都能解决这个问题,微软的工程师会解决不了么?而且,我在IE7的设置中,没找到一个“总是在新的标签页中打开链接”的选项。退一步说,即使IE7中有这个选项只是它被隐藏的很好而我没找到,难道它不该是默认被选中么?
而且,标签栏无法被双击关闭,只有在当前选中的那个标签的右上角会有一个叉,需要点击那个叉才能关闭。一个IE7窗口的标签页,无法被拖动到另一个IE7的窗口中。这些易用的“tips”都没有,更使IE7的改动犹如画虎不成反类犬。
问题三:收藏夹。现在,收藏夹的快捷键位于标签栏的最左边。点击添加收藏夹后,你会发现,这个功能取消了以前的树状直观呈现出收藏夹的结构,而改为了使用下拉菜单。我认为,树状结构是用户体验最好的目录查询方式,下拉菜单的用户体验相当差。如果你的目录结构复杂,一个鼠标的“不精确操作”就能使你刚刚点开的几百级子目录瞬间烟消云散,你刚刚做过的操作,全部要重来一次,实在让人十分沮丧。这个改动纯粹是和用户作对。
问题四:关于一些控件的加载。控件屏蔽是windows SP2后加入的功能。然而现在IE7这部分的设置似乎有点问题,我遇到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加载控件的情况。不过这不属于用户体验部分,就不多说了。
目前体验出的问题大致如上,总体来说IE7的用户体验相当的差,比目前流行的一些IE的插件要差很多。可以理解微软为了照顾各个地区,不同的用户的不同习惯而作了很多数据收集及分析的工作,然而结果竟然如此——数据分析的结果竟然与常识相违背?实在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