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消息,智能手机给用户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带来很多麻烦。近日,央视连续播出了一系列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报道。报道指出,手机用户面临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多,并介绍了多种窃取个人信息的不良手段。
一份针对国内安卓市场的研究数据表明,63%的安卓手机用户里存在至少一款恶意广告。恶意广告有“三宗罪“:影响手机操作体验、消耗流量、窃取隐私。恶意广告中,73%会试图获取用户地理位置,47%会试图获取用户手机号。
央视新闻截图
“愤怒的小鸟”要求短消息读取和发送的权限,“水果忍者”会将用户的电话号泄露给广告商,“航班管家”要读取用户的通讯录,“新华字典”要知道用户的手机号和位置……几乎用户安装的软件都有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权限。一份调查披露,一半的安卓软件都有获取用户隐私的权限。
通过调查发现,安卓系统65%的程序会将信息泄露给开发者,38%的信息被发送给广告商,还有12%的信息会被发送给无法确认身份的第三方。可见,“过度授权”成为泄露用户隐私的重要原因。
手机安全专家认为,这种不对等的授权之所以会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关于隐私信息的商业利益链已初步形成,移动广告商。恶意扣费,移动网银支付、用户信息交易等均是利益链上的环节。因此专家提醒,提高权限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手机安全专家李铁军指出,权限滥用已成行业潜规则,33%的Android应用程序(APP)会申请软件本身不需要的权限,泛滥的打包党是安卓产业链的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