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冬的寒流中读到这条温馨的新闻,笔者心中顿生一股暖意。打造专属于农民工的网吧,以点亮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化解农民工的文化寂寞,这种做法并不多见。笔者认为,此举值得其他地方效仿。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上班干活,下班睡觉”成了广大农民工的真实写照,看电影?太贵!去健身?干活本身就累!泡图书馆?路远且已闭馆!于是,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便只能是睡觉、喝酒、闲聊,或去玩“吞钱”老虎机等赌博,不仅导致其情感世界“荒漠化”和“孤岛化”,还会很快挥霍他们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个别人还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特别是那些新生代农民工,在用辛勤汗水为城市创造繁华的同时,不得不忍受着不能休闲、无处休闲的文化寂寞,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更莫说“市民化”了。
这种状况,从媒体报道过的农民工的呼声中,就可窥见一斑:“要是企业能为我们组织个演出、定期放电影什么的就好了”、“希望能在工地居住社区建个图书室、网吧之类”……可以说,广大农民工对业余文化生活已是“高渴求”,而满足这种渴求,在不少地方仍是一种“低现状”。因此,改善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农民工精神层面的需求,以拉近农民工与城市的距离,再也等不起!要知道,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没有这座桥梁,他们的精神便无所依托,身份也更加迷惘,不利于农民工群体的和谐和用工环境的稳定。
事实上,早在2011年,文化部、人社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据说此乃我国对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的一次全面部署。如今,成都现身首家“农民工网吧”,便是对该部署的认真落实,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笔者期待有更多地方、更多企业像关心农民工工资一样,关心农民工的文化福利、文化诉求和文化权益,设立更多“农民工网吧”等文化活动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使农民工在物质上有所保障的同时,精神上也有所依托。
这其中,除了文化部门、社区要努力拆除农民工参与城市公共文化生活的“墙”、提供有效的文化服务之外,更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农民工临时性聚居区,配置临时性文化设施或提供流动服务。这对企业也有极大好处:加强了人文关怀,就会增强农民工的凝聚力,激发农民工的劳动热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何勇海)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欢迎访问最专业的网吧论坛,无盘论坛,网吧经营,网咖管理,网吧专业论坛
https://bbs.txwb.com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下载天下网吧APP/天下网吧小程序,一起来超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