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健
9月8日晚上10点多,穿一件黑色T恤的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携公司高管一同乘船夜游黄浦江,心情大好,毫无疲态。
就在当天傍晚,一场酷似T台秀的联想秋季新品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数款笔记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新成员在镁光灯下亮相,似乎预示着联想转型的魄力和前景。
“公司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接下来还要蜕几层皮,但我对未来很有信心。”杨元庆说。在去年接连并购了IBMx86服务器和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后,联想经历了一段整合阵痛期,这也体现在近期的公司财报上。一方面,联想在企业级服务领域入局尚不深;另一方面,如果照搬摩托罗拉原先的运营方式,居高不下的成本也会让联想吃不消。整装后再爬坡迫在眉睫。
在杨元庆看来,这两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过热了,“忽悠”的多,成功的少,华为算一个成功样本。这其中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是,踏实做技术和产品,别光瞄着已近饱和的国内市场。
待到明年,国内消费者将对联想旗下手机品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Lenovo品牌捆绑运营商渠道,Moto品牌占领公开市场。届时,Lenovo和Moto的整合将真正完成,合并产品线。精简产品线将成为联想接下来的大方向之一。
“忽悠的多,成功的少”
PC、移动业务(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企业级业务(服务器、云计算),在联想集团业务的“三驾马车”中,尽管早早确立了PC的全球霸主地位,但PC市场整体呈下滑趋势,摆脱利润对PC业务的过度依赖,拓展企业级和移动互联网,杨元庆在等待另外两匹马的成长壮大。
8日晚发布的一系列新品中,智能手机、手表等移动设备成了主角。比如,国内第一款搭载AndroidWear的新一代Moto360智能手表,定位于高端商务手机的MotoXStyle。此外,像“充电15分钟即可满足8小时日常使用”的手机涡轮快充技术,Moto在手机业内的首个熄屏语音唤醒功能等一批新技术,也亮出了几手“独门秘籍”。
移动业务的整合在艰难蜕皮。当年从谷歌手中买下亏损的摩托罗拉移动时,联想面对的是一个成本怪圈。尽管Moto手机的毛利率在20%以上,看起来是个不错的成绩,但其费用率比毛利率还高。在杨元庆看来,如果沿用摩托罗拉原先的运营方式会让联想吃不消,而改用联想中国团队,可以节省8亿美元的成本。
节流仍在继续。今年8月,联想宣布在全球裁员3200人,其中大多为摩托罗拉员工。“在美国要裁一个人要花不少钱。”杨元庆称,全球裁员算下来要花六七个亿美元的成本。
眼下,手机行业的打法无非是两套,要么低成本冲量;要么靠创新刷增值价值。在杨元庆眼中,国产手机市场这两年过热了,但踏实做产品做技术的少,“忽悠”的多,华为算是一个成功样本。行业最终会回到靠产品创引导的方向上来,这也是联想手机不断推新的根本。
“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靠不住。”杨元庆否定了那些靠成本价赚取用户、再借海量用户变现的思路。长远地,他也并不看好手机行业中靠话费补贴的模式,在美国,亚马逊和谷歌也曾尝试过这种方式,但现在都停下来了。“没有创新动力,最后只能被运营商牵着鼻子走。”
“眼光别只瞄着国内”
对于联想移动业务的整合速度,杨元庆是心急的。按照设想,联想将在明年完成Lenovo和Moto的整合,合并手机产品线,并针对不同市场主推不同的品牌,比如俄罗斯对Lenovo的认知度较高,就以Lenovo品牌出现;而Moto手机在拉美消费者心中印象深刻,就用Moto去打当时市场。
总体上看,其整合的大方向是精简产品线。今后,定位中低端的Lenovo将主要走运营商渠道,而定位中高端的Moto更多时候会出现在公开市场上。而对于在线电商渠道,由联想内部孵化的神奇工场,不久前刚推出其手机处女作ZUK,这个已经独立于联想的年轻时尚品牌,将是一块探索互联网模式手机的试验田。
“做手机眼光别只瞄着国内市场,国内已近饱和,海外天地很广阔。”杨元庆说,在知识产权、品牌、渠道上进行准备,是联想手机为出海在做的主要工作。
事实上,与PC的风光相比,联想手机在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面对的竞争不算小。目前全球的主流手机品牌,包括手机产业链上下游的硬件厂商,几乎都瞄着印度等东南亚地区加速布局。小米、华为、魅族、一加等国产手机品牌也在争抢挤进印度市场。印度之外,非洲是另一个市场空间。在经历了前两年深圳山寨机作为第一批拓荒者进入非洲的时代后,国产智能手机正在当地掀起热潮。
目前,对于联想海外市场成绩较好的印度,联想手机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大概在5%。据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总裁陈旭东透露,下一个目标是10%,针对不同的国家地区,联想会有差异化的进军策略。
去年年底,小米因专利问题在印度市场被禁售,反映出国产手机大航海计划中的短板。通过并购获得专利,大大降低了联想手机在海外市场的专利风险,这是杨元庆手中握着的一张好牌。据他透露,联想目前在全球拥有两万多项专利,并以每年上千量级的速度在增长。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