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天下网吧 >> 网吧天下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互联网时代:一图胜千言,无图无真相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时间:2014-12-17我来说两句
:互联网时代:一图胜千言,无图无真相

来,翻一下你的朋友圈。除去转发的内容,看看是照片多还是单独的文字多?刚刷了一遍,照片居多:晒美食、晒飞机、秀设备、秀恩爱……有的只有照片,多数会配上几句文字,即使只是表达心情好与不好,也可能会贴上一张修饰过的自拍照。只写文字的,寥寥无几。

好像即使是图文没有关系,有图也比没图好。要发纯文字,得先按住相机图标,然后还不能分组可见,发出去也比较容易被漏刷,得不到想要的评论和赞。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我们由看长文进化到了只爱看碎片化的消息,现在貌似是看图、发图就够了。

如果以上都太主观,这里有个具体的数字:

今年人们在互联网上上传的照片将达到9000亿张。

对于这种疯狂的图片现象, Om Malik在博客中写了一篇关于“一图胜千言”的文章,虽然他的这篇博客中文字还是比图片多:

在以前,不是家家都有相机、部部手机都有相机的时候,拍照是件很正经的事儿。生日、家庭聚会或是外出旅游的时候才会拍照,而且需要照相馆的师傅拍,拍完还要等上一周左右才能取到现在看来槽点满满的照片,就更不用说要分享给家人朋友了。

Om Malik说,随着可拍照手机的普及,以及像Instagram、Snapchat这样以分享图片为主的应用的盛行,人们记录生活、分享感悟的方式逐渐被拍照取代,而拍照也不需要那么刻意为之。Om Malik和他的朋友SophIE Lebrecht都认为,照片可以用来储存记忆。而在充满照片的网站上,一张照片就足够表达某个时刻某人所经历的事情。

为什么要用照片来表达?

有太多例子可以回答上面这个问题。如果一个朋友刚剪了头发(假设是女生吧)她有可能这样描述:

发型师把头发后面剪得有点短,刘海儿变成了中分,染得颜色再稍微浅一点就好了……

这时,得到最多的回复应该会是“无图无真相”或者“上图”之类的求看图片的消息。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能吸收的信息有限,可视化的信息显然更有效率。当你走进一间房间,有什么东西、什么人,一目了然。但如果是文字表述,我们要经过“读——内容化——情景化”这三步才能弄清楚这里有什么。

同样,在表达时像图片这样的可视化信息也比文字来得快。比如吃午饭的时候,朋友问我在吃啥,这时我肯定是随手拍下我的午餐发给他,而不是打出文字。

再上升一个层面,用可视化的信息(照片、图片)表达,可以突破信息传递中的语言障碍。大学时听过希望工程标志性图片“大眼睛女孩”的拍摄者谢海龙的一次讲座,记得谢海龙说,跟人解释山区的孩子们有多穷,多渴望读书很费力,对国际公益组织解释时更是如此。但当“大眼睛”的照片以及后来一系列相关的影像出来之后,不用过多解释,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就能持续吸引很多国内外捐助者。

文字需要翻译,图片不用。在图片的世界,不管是中国人、印度人、美国人、英国人的笑,全世界的人都能明白那是在笑。图片所承载的情感是全球通明的。

Om Malik在博客中写到。Om Malik认为视觉语言更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在互联网把整个世界联系的更紧密的时候,我们的表达更需要朝着视觉化发展。

图片爆炸式增长,如何管理成了问题

当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用照片记录、分享生活时,就像大堆文字一样,如何储存和进行管理的问题就显现了。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曾在2013年大致统计了人们一天上传到网上的照片数量,当时的数值是5亿张,而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8亿左右。Om Malik说庞大的照片数量让人很难找寻自己曾经上传过的照片,相对的要从照片中获取信息就变得更难了。

Om Malik曾使用地理位置和日期等标签来对上传过的照片进行分类,这种方式能帮助他快速搜寻到以前的照片和记忆。但是这种整理是很繁琐和费时的事,Om Malik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声明
本文来源地址:http://www.ithome.com/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邮箱:support@txwb.com.,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 网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