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自推出之日充满了雄心壮志,但却在与四周强敌的日后较量中逐步落入下风。Google+为什么没能在主流社交网络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它还有救吗?请看《福布斯》撰稿人StEVE Faktor的分析文章:
1.为什么落败?
想要建立一个伟大的社交网络就和开一场永不停歇的嗨趴是一个事儿。如果你的party没酒了,那估计就快完事儿了。像FrIEndster和Myspace这样的社交网络在DJ来到之前就已经散了场。其他诸如Path,Diaspora和Ping这样的社交网络把邀请函发出去以后就没了下文。
从谷歌的初衷来看,他们本来是想弄一场最棒的社交party来着。但看上去他们投入的酒杯都要打水漂了。
那么,为什么呢?
在2010到2011年期间,Facebook大有一副吞掉全世界的势头。Facebook给谷歌带来了三个直接的威胁:
a)Facebook把上网者宝贵的浏览时间从谷歌的网站分流到了自己的平台上。
b)Facebook开始大规模采集包括个人兴趣、私人生活和人际网络在内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
c)看上去社交数据将会成为搜索引擎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社交关系是网络消息的主要可信度背书。
在这种情形下,谷歌是无法坐以待毙的。这也是Google+诞生的直接原因。
2.白纸一张
当Google+在2011年推出时,这个社交网络产品几乎是完全留白的。看上去就和苹果的第一款iPad一样。
首款iPad几乎没有任何内置应用,所面对的用户也不清晰。但是这款设备本身非常出色并且给潜在用户留下了多个可能的使用方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大批的第三方开发者和好奇的用户都选择了入手一部iPad。
高涨的热情和苹果生态系统中的想象力共同定义了这个产品。毕竟在此之前iPhone已经打好了前站。因此,管理第三方开发者和出售应用其实只是iphone业务的延伸。
相比之下,Google+的情况就并非如此了。社交网络对于谷歌和Google+的早期用户而言都是完全陌生的领域。有点像新婚夫妇一样,两边其实都有点束手无措的意思。所有的动作都很令人激动又是那么笨拙。
和iPad不同,Google+没有生态系统。早期的用户不能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应用。当时也没有API。外界用户除了依靠谷歌的愿景和内部开发者之外什么也做不了。不幸的是,谷歌的愿景最终成就了Facebook。
3.谁来?谁走?
建起来,用户就会来了。
可惜,他们没来。
·朋友和家人留在了Facebook
·职场关系留在了LinkedIn
·名人留在了Twitter
·女人留在了Pinterest
·喜欢自拍的人留在了Instagram
我一开始曾经尝试在把Google+作为自己的发布平台。但发现那里的用户数始终没能起来。我不得不把它当成电视机那样使用了,偶然点开瞧瞧,和一些老朋友在上面聊几句。当然,和我一样,很多人都来过了。但他们也走了。
那么留下的人是谁?
·科学呆子和技术极客
·摄影师
·谷歌铁粉
·社区媒体和Google+“专家”
·哲学家和自由主义者
·一小撮欧洲人
·来自Reddit的无政府主义者和逃亡人士
·男人
能留下来的都是忠实用户,是一帮对谷歌抱有信仰的人。
4. Facebook的盲目照抄
上面提到的这些小众用户都有自己的需求。很明显,Facebook是他们不需要的东西。
但他们在Google+上也经历了另类的Facebook体验:
·向完全陌生的人公告自己的生日
·和陌生人进行视频通话
·从安卓设备自动上传个人照片
·在手机上备份Google+上那几个你随机关注用户的个人信息
那么,作为社交网络的Google+究竟是一个什么形态呢?尽管上面提到的一些功能和Facebook一样,但它根本就不是Facebook的直接竞争对手。
谷歌建立的社交网络其实是一个个人信息较为开放的与陌生人就有趣话题展开讨论的社交网络。个人信息的公开减少了匿名带来的网络暴力和色情消息。
对于谷歌而言,倾听这些真实用户的切实需求才是机会所在。那些大众用户只会像戈多那样等也等不来。谷歌应该帮助这些真正的用户发现其热情所在的话题和人物。
最终要的是,应该把平台向外部开发者开放。给他们API。允许向其他社交网络分享消息。让用户社区来引导Google+的进化。如果这么做了,他们可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社交生态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